市外经贸委四项措施稳定蚕桑生产

06.04.2016  20:12

一是巩固提升特色效益蚕业建设,夯实蚕桑产业基础。2015年全年发放蚕种40.5万张,户均年养蚕3.45张,生产蚕茧1.5万吨。蚕茧收购综合均价30.93元/公斤,全市养蚕农户实现售茧收入4.64  亿元,蚕茧的全商品性所决定的收入保障,吸引了1万余名农民工返乡载桑养蚕,黔江、涪陵、云阳、奉节等主产区县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积极性较高。以黔江区为例,每亩优质桑园产茧量在90公斤以上,当地蚕茧实行保护价收购,均价为37.5元/公斤,亩桑养蚕效益可达3375元,该区养蚕状元谢凤霞,全年养蚕251张,售茧收入高达37万元,大量农民工放弃外出务工选择栽桑养蚕。

二是探索推广蚕桑多元化发展,促进蚕农增收。2015年全市实现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收入5.62亿元,占全市蚕桑综合总产值的54.8%。全市桑园间作面积约20万亩,桑园菜、桑园姜、桑园薯、桑园药、桑园养禽、桑枝食用菌等实现产值3.43亿元;  7800余亩果桑园,生产桑果5046吨,实现产值5230万元。合川区贵庄蚕桑专业合作社将冷藏的鲜蛹作为食品全年供应市场开创了我市鲜蛹食用模式,鲜蛹售价约50元/斤,再利用削口茧加工丝棉被,4斤重的丝棉被售价约1200元/床,每公斤鲜茧创造价值约170元,为直接售卖鲜茧价值的5倍多。

三是加强生态桑园建设,助力我市石漠化治理、护岸带保护。截止2015年底,黔江、武隆、巫溪等石漠化地区栽植生态桑园24.7万亩保水固土,其中高度石漠化地区桑园1.2万亩。在云阳、开县等地建立库区消落带桑树生态治理试验点,显示了桑树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优势。

四是扎实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将蚕桑作为主导产业,以“公司+ 基地 +大户+适度规模的经营户+农户”发展模式,精准帮扶奉节县新民镇中岭村。2015年该村流转土地600亩建设扶贫示范标准桑园,目前桑树长势良好,有望在今秋投产。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当地的蚕茧保护价收购政策,为农户脱贫致富保驾护航。同样,在黔江区65个贫困村中,就有53个将蚕桑纳入脱贫支柱产业,养蚕农户2996户,户均养蚕收入约8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