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208) | 夏天热得睡不着?不如试试已传承300多年历史的丰都包鸾竹席!
包鸾,是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西南部的一座小镇。这里不光风景秀美,还是远近闻名的竹席之乡,包鸾竹席的美名,可谓声名远播,名扬海外。
此地竹席以细软凉爽、体感柔、韧性佳和工艺精湛而出名。竹席成品呈淡黄色,散发出竹子清香,篾纹细密,轻巧美观,柔韧细腻,薄如蝉翼,在光线的照射下呈半透明状态。上面织出的图案变化多端,有动物、花草、字、花边等。竹席质地非常柔韧,一张1.8米见方的包鸾竹席,甚至可以折叠成《新华字典》大小,展开就复原,没有一丝折痕。
包鸾竹席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湖广各地的大量居民逆江而上,迁居至四川境内。其中一支杨姓家族从湖北进入丰都,发现包鸾水草丰美,物资富庶,遂在此定居下来。但久居楚地的先民并不适应丰都潮湿闷热的气候,于是将漫山生长的冷竹砍回家,铺成竹床睡觉,以度炎夏。竹床虽透风凉快,但竹节凸起,坚硬硌人,睡上去很不舒服。勤劳善思的杨氏先祖,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摸索着把冷竹劈为竹片,打磨成竹丝,再编织出席子,这样的竹席平整光滑,柔韧耐磨,而且铺在床上,凉意顿生。从此杨家编织竹席的手艺世代相传,后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改进技艺,使包鸾竹席日趋完美,成为夏季居家纳凉的上好用品。
关于包鸾竹席的由来,还有这么个传说。很久以前,包鸾这里就有冷竹和水竹子,就是不知道编席子。那时人们是把竹子砍来划成块块铺在床上,结果又硬又膈人,睡起一点都不舒服。
有一天,羊角垴那边有个叫杨生的人做了个梦,梦见了很多不同样式的小钱。正当他弯下腰拣这些钱的时候,一个白胡子老汉就来到了他的面前。他对杨生说:“杨生,你不要拣这些钱!你想发财的话,你就把这些小钱的样子记住,回家之后,你用竹子来编一张带有小铜钱的席子到街上去卖,包你赚钱。”说完就不见了。
杨生醒来以后,觉得非常奇怪,想了很长时间,还是不知这竹子编来有什么用。后来他心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哟,我来编一张试一试看。”于是,他就开始划篾编了起来。
他划呀编呀,编呀划呀,刚刚编好的这天晚上,又梦见了那个白胡子老汉跟他说话:“你呀你呀,功夫还不到家哩,篾丝也划得粗糙,哪一个要呢?重来一次。”没有办法,他只好拆了又来。
杨生第二次把钱样子编好以后又做了一个梦,还是梦见那个白胡子老汉。白胡子老汉对他说:“你虽然有点进步,但你那篾丝还是要不得,还得把它刮薄一点才行。”醒来以后,杨生把篾丝刮得又薄又细,编了张带有几百个小钱的席子。编好以后,非常好看。他怕别人看见把席子拿去了,就白天把它折成个块块放在荷包里头,晚上又把它放在床上铺开,压在身子底下。结果一睡,非常舒服,杨生拿到场上去很快就卖了。从那以后,编席子就在包鸾这里流传起来了。
一张包鸾竹席的制作要经过选竹、砍竹、破竹、起篾、过篾、排头、编织、纠边、回边、打磨等10多道工序。竹席起头采用斜向编排,先将对角线的两向篾交叉垂直,从一只角起编,相互交压后分别向两边伸缩、增减,到最后收成四边直角,再回边固定,一张竹席便编织完工。
就选竹来说,需要用冷竹,出自当地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每年一入夏,民间艺人便开始上山挑选竹材。选材靠肉眼,全凭经验,一般选择生长一年左右,挺拔直立,且根部往上三、四米之间无枝梢、无硬疤、无虫蛀的冷竹,砍回家备用。民间艺人认为,如果用水竹替代冷竹,那竹席编出来就会硬邦邦的,睡着不舒服不说,纳凉性更是赶不上冷竹。
编织包鸾竹席工序复杂,手工精细,编织时不但要求经线和纬线交叉严丝和缝,且花条牢固,纹理整齐,同时还要在上面织出喜字、铜钱、水波纹、木花芯等图案,好的工匠还可编织出老虎、狮子、雀鸟、龙蛇等精美图案,使得竹席不但适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来源:重庆政协报、博雅文化旅游网、华龙网、重庆日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