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下的坚守④丨一天“扫灰”上百斤 他们背30多斤重工具箱还原火灾真相

14.08.2020  12:12

焦黑变形的房门,铺满灰烬的地面,看不出全貌的家具和四处散落的电线……在一片凌乱的火场废墟之中,怎样寻找引发火灾的蛛丝马迹?8月12日,突然的阴天让山城从炎热转为闷热,火调员李立和袁灏在火灾现场憋出了满头大汗。

一天“扫灰”上百斤

火场勘察头盔、防尘口罩、火灾调查专用服、橡胶手套、消防战斗靴、手电、相机、工具箱……12日上午10点钟,重庆市渝北区消防救援支队火调员李立和袁灏全副武装,进入渝北区某小区7楼一处火灾现场,进行最后的调查勘验。

由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提着30多斤重工具箱的袁灏有些吃力,他爬了3层后,将防尘口罩略微扯下一点,大口地喘着气,直到火场门口才重新戴好。

火灾现场,房门被烧得焦黑变形,地面铺着厚厚一层燃烧的剩余物,四处散落着碎玻璃,斑驳的墙面难以看出曾经的颜色,扭曲变形的家具和电器似乎还在诉说着大火燃烧时的绝望。

环境勘察、初步勘察、细项勘察和专项勘察,这是火灾原因调查的4个基本步骤。“进入一个火场,我们先通过观察墙面、家具电器、房间不同的燃烧程度,来初步判断火势蔓延的方向。”李立说,这个火灾现场并不复杂,但是在给出最终结果前,他们依旧需要根据此前调查的结果,现场反推一次起火过程。

火灾调查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在工具箱里有两样最常用到的工具——铲子和刷子。“我们管这叫‘扫灰’,要用铲子和刷子将烧糊在地上的残留物一点点清理开,在被掩埋的下层,寻找可能的线索。

最长的一次,李立在火灾现场持续工作了24个小时,“扫灰”上百斤,离开时自己也变成了“灰人”。

全副武装现场没空调

身穿这套装备很热,不过这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保护现场。重大火灾后,我们都是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谁见过火场还有空调的?”李立打趣的说,重庆的夏天,出一次现场要流很多汗,火灾调查专用服都拧得出水来。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两人从火灾现场走了出来,摘下头盔,李立满脸都是汗水,里面的衣服也打湿了。袁灏的橡胶手套肉眼可见蓄满了汗水,一脱下来,汗水溅的四处都是,双手被泡得发白。

这不算啥子,今天还稍微凉快点,复勘的时间也比较短。很多时候我们第一时间进入火场时,火场的温度即使冬天也有五六十度,穿着冬天的厚作战服,那才叫难受哟。”李立说,火调工作突发性强,火灾发生后,他们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越早去,现场的线索和证据保存得越好。

五六十度好像汗蒸房

李立回忆,1月初渝北加州花园某小区失火,他在大火熄灭后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现场温度起码有五六十度,就像“穿着棉衣待在汗蒸房”。

那天,他在火场待到凌晨4点,回去睡了一觉,又赶紧跑回现场,那几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闻到烟熏火燎的味道。那一次,他在现场待了一个星期,加班加点熬了几个通晓,最终锁定了阳台中心起火的疑点,还原了真相。

李立干火调工作有八年时间,这一行专业性较强,必须知道各式各样的电器原理、电路走向,还得通晓汽车构造、化学反应。所以,这一行一般是老师带徒弟、旧人带新人。

这个工作也不分时间,有时候周末休息的李立正带着9岁的儿子在外面逛街,一个火情电话打过来,他就得马上出现场。

李立说,这个工作很累很枯燥,但很有意义,就像电影里的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得出真相,有一种获胜的满足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宋剑 摄影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