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财政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19.10.2017  16:58
  充分履行保障职能,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2012—2016年共投入129.31亿元,年平均增幅14%,较好保障了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以及重大文化活动开展。
  一是建阵地设施。支持传统文化阵地提档升级和数字文化阵地拓展覆盖,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增至2016年56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书馆、文化馆达国家等级馆率分别为86%、95.12%;建设社区惠民电影放映和乡镇固定放映厅。
  二是抓内容生产。支持舞台艺术、影视剧、出版、美术等系列精品创作计划,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公共文化产品逐步丰富,为群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食粮。过去五年新创排演舞台艺术重点剧目16台,荣获全国性重要奖项100余个,拍摄电影68部,出版300余种主题出版物。
  三是提供给能力。支持农村电影惠民放映向社区拓展,每年在社区放映1.2万场,面向农民工放映600场;农家书屋纳入村(社区)文化中心,每年续配图书55万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全部免费开放,每年服务群众7200万人次以上;建成“群众点单、政府配送”的公共文化物联网,每年配送2万余次,服务群众700余万人次。
  四是壮人才队伍。支持每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由政府购买不少于1个公益文化岗位,市、区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共有工作人员12870名,其中村(社区)购买服务岗位3518个,惠民电影放映员1000名,每年将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纳入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