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研究大足石刻学者曾被误认为盗宝 曾是首个西夏王朝揭秘者

04.04.2017  12:51

大足石刻,现在已经是闻名内外,但第一个研究大足石刻的人,却是一个清代官员——他甚至是自西夏文消亡后,第一个识别出它的学者。

张澍(1776—1874年),字百瀹,号介侯,嘉庆四年进士,文词博丽,选为庶吉士。张澍先后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大足、江西芦溪等县知县,所到之处皆有政声。他博览经史,为乾嘉时期著名的经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其生平著述可“高与人齐”。

昔年,张澍受前任知县委托更修县志,便亲临宝顶山、北山和南山,摩挲金石,考察石刻。而他的这一举动,被淳朴的百姓以为是县太爷想盗取宝顶山千手观音的金手,北山多宝塔内的金砖。

在大足半年时间的任期内,张澍写有《前游宝顶记》、《后游宝顶记》、《古文孝经碑考》、《跋赵懿简公神道碑后》、《书文殊问维摩诘病图后》等20余篇文章,多具有学术价值。其中的《前游宝顶山记》,还被清代同治年间任大足知县的王德嘉,书刻在今圣寿寺三世佛殿内

张澍的这些文章,其后大多也收载于《大足金石录》中。而《大足金石录》这部手抄本一直未得到刊行,很长一段时间不知其下落。1982年,大足石刻学者陈明光偶然发现这部流失已久的抄本,居然深藏在陕西省博物馆内。201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碑林博物馆的张安兴、张彦提交的论文就是对《大足金石录》的专题研究。这篇论文中显示,这部珍贵的手抄本有55页,从字迹可以辨认出应出自多人之手。

大足金石录》收录碑刻铭文、题记等四十五则,末尾附录有“大足人物志”,有韦君靖、赵智凤等23位大足籍人物的生平简介。这些珍贵记载,对于后人认识和研究大足石刻在清代的情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如,北山雕刻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的第155号孔雀明王窟,之前只知道雕刻匠师为伏元俊父子,其它捐资者字迹大多模糊,而在《大足金石录》中,清楚记录着这窟艺术佳作的一位重要捐资者为当时昌州典史刘安。

更难得的是,显示,张澍不仅是首位解开大足石刻神秘面纱的人,还是首个解开西夏王朝秘密的人。他发现的西夏文字,不仅拉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序幕,而且还让一个“被遗忘的王朝”。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由此拂去历史的尘埃,渐渐在世人的面前清晰起来。

如今张澍的著作散落在北京、西安等地,其中有80本被法国人伯希和从西安弄走,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可见其珍贵程度。

(重庆时报记者 任重)

原标题:首个研究大足石刻学者曾被误认为盗宝,曾是首个西夏王朝揭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