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郑长春在收集群众意见。 (受访者供图)
核心提示
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总人口4338人,党员74名,村党支部有支部委员5人,党小组7个,村两委成员7名。
罐坝村党支部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强化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为核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成功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优秀妇女之家、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称号。
6月17日上午,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村民孙婆婆正在预缴自家天然气的费用,接过村委会工作人员给她开的缴费收据,孙婆婆高兴地说:“咱们村马上就能通天然气了!”
不通天然气一直是罐坝村村民的一块心病,在去年12月村党支部开展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村民们提出了通天然气的要求。
“这几年我们村发展迅速,尤其是乡村旅游这一块。”罐坝村党支部书记郑长春说,如果配套设施一直跟不上,势必会影响整个村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半年的协调和努力,目前,罐坝村的天然气主干线已基本达到全覆盖,预计7月底村民们就能用上天然气。
探索城乡一体化
打通发展瓶颈
罐坝村曾是潼南区最贫困的村之一。
“以前,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总是针对农业产业、农民收入问题等就事论事,但效果不佳。”郑长春说,2007年,在上级的支持下,村里转换思路,开始探索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来解决难题。
罐坝村探索出的新路径就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改善村里交通、饮水、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利用城乡资源和资本的融合,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这条新路径,让制约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迅速得到改善。”郑长春说,按统一规划,依靠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引进城市资本,村里交通网络基本建成。
记者见到,一条长7公里、横贯村里的水泥公路,连通了罐坝村与县城;总长10余公里、宽4米的硬化路,连通了11个村民组;而连接农家院坝的,是宽2米的水泥便道。
在公共服务设施上,罐坝村与城镇相差无几:村里一座面积千余平方米的广场上,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齐备;新修的服务中心里,标准化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商务信息平台等一应俱全。
抓产业促发展
助村民增收
“以前种地挣不了钱,外出打工又丢不下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两头都顾得着。”罐坝村4组村民廖小英告诉记者,以前需外出打工养家,现在,在家门口的企业就能打工挣钱。
“土地流转、产业致富,是我们村党支部选择的道路。”郑长春说,借助琼江环绕、土质肥沃的优势,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整治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成耕作道路13.5公里、排灌管网18公里。
村党支部还采取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引进农龙、弘艺、瀚霏等龙头企业11家,形成蔬菜、生猪、苗木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蔬菜基地4000亩、年养殖生猪10万头、栽培名贵苗木1500亩。除了带给村民固定租金收益外,还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大学生回乡发展
带领村民致富
在抓农业产业化的同时,罐坝村党支部还探索出了“田园经济模式”,定位休闲乡村旅游度假区,建成了太安庄园、蔬菜博览园、农业科技展览馆等现代农业景点以及罐坝小寨、官清小区等新农村景点,发展吃、住、游、玩一体的“潼南农家”、家庭农场等特色品牌,并成功承办了“潼南蔬菜博览会”、“太安鱼美食节”等乡村旅游项目,年均吸引游客30余万人。
家乡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外出人员返乡就业。28岁的邱金是土生土长的罐坝村人,他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曾在川渝两地工作,看到老家发展得越来越好,2013年他决定辞职回乡发展。
通过竞争上岗,邱金被选举为罐坝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兼团支部书记。刚回乡那年,邱金便牵头成立了潼南农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将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乡村旅馆,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每月付给村民租金。
为了进一步吸引游客,邱金还开办了“网上村庄”,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对外宣传和“衣食住行”的预订和购买。
通过网络营销,罐坝村不仅聚集了人气,还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日前,潼南区商务局引进了电商平台,邱金则负责罐坝村电商平台的管理。
“我帮村民们销售鸡蛋、蔬菜等农产品,同时他们也能在电商平台买到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邱金说,通过网络,农户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向全国,而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增加了村民的就近就业机会,的确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