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起家赚回500万 她二次创业到穷山村当“辣媳妇”

03.12.2020  20:36

今年还剩最后一个月,脱贫攻坚收官大决战进入倒计时。

4年前,靠家具生意起家的克艳决定回黔江农村继续“折腾”。之后没多久,蒲克艳带着500万资金回到黔江农村,开始了“二次创业”:以土家“秘方”为底改良出“辣而不燥”的黔江风味调料。

从那时起,她便扎根在黔江一个贫穷山村,在贫瘠的土壤上发展产业并带动周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脱贫增收。几年下来,她一边种辣椒一边制辣味调料,已成了村民口中的“辣媳妇”。

打工挣的5000元起家

蒲克艳出生在黔江农村,和村里其他同龄姑娘一样,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嫁给“爱情”后相夫教子。

1992年,一场车祸打破平静,她的人生遭遇至暗时刻。

车祸后她无法工作,甚至要人照料。蒲克艳被迫从厂里离职,失去收入的同时,还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靠丈夫独自撑起家庭的担子。

用言语表达不出当时的困境。”蒲克艳说,这场劫难仿佛是她涅槃的洗礼。蒲克艳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在病榻上读书学习,时刻准备着东山再起。

身体康复后,蒲克艳进家具厂打工,几年省吃俭用存下5000元。

那是我创业的启动资金。”蒲克艳说。

1996年,受当时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家具装修行业迅速发展,蒲克艳和丈夫从家具厂里出来自立门户,在重庆歇台子租了一个门面,开起自己的家具铺子。

做人和做生意,都要凭良心。”蒲克艳说,东西要有真材实料,无论生意大小,从不靠坑骗客人得利。

蒲克艳靠诚信积累口碑,门市的回头客越来越多。2001年,夫妻俩借助政府扶持又扩大公司规模成立家具厂,订单最多的时候还请了60多个工人,第一桶金赚回500万。

二次创业瞄准穷山村

2016年5月,蒲克艳又开始了第二次“折腾”。不过这次,她选择的是穷乡僻壤的农村。

山秀水清有灵气,人也淳朴,就是太穷。”蒲克艳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每次回黔江老家的农村,周边乡邻都邀请她吃饭,心里总是暖暖的。

到底去大山区干什么?问题在蒲克艳的脑子翻来覆去地转。

后来,她将目标瞄向餐桌,以当地土家族用的食品调料为底本进行改良,锁定了二次创业的方向。为此,她创立了重庆深耕食品有限公司。

她邀请西南大学一名行业资深教授,同她一道研发新版调料,最终调配出带有浓郁黔江风味的“独家秘方”。比如她的油辣子调料,独特性在生态、香脆,与市场上一些同类产品简单泼油大相径庭。

有了“秘方”,就缺“原料”。蒲克艳力排众议说服家人,开始在穷乡僻壤建原料生产基地,为深耕下去打下基础。

当时一个人忙不赢,条件又艰苦,在车里睡了起码有几十个晚上,一个人在厂房里住了几个月。” 蒲克艳说。

目前,她在村里流转了上千亩土地,种植茴香、花椒、辣椒等香料,从源头把控食材“原汁原味”。仅基地的季节工,一年最忙的一段时间要上百人,一年开出的工资超过50万。

除了务工,还有土地流转收入,贫困户家里种的辣椒、青菜头等我也全部收购。”蒲克艳说,今年她搭建起40多人的团队,其中有7个是贫困户。“有的残疾人我也招进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鼓励他们靠劳动脱贫。

在11月27日西部农交会开幕当天,她上架的油辣子调料被一抢而空,单品现场零售有三四万的销售额。令她意外的是,目前有6个外地采购商正在与其深入洽谈。

接下来,蒲克艳定制引进的一条调料生产线投产,预计达产后可实现超过5000万元的产值。同时,她还将流转近千亩土地种植青菜头,继续研发新的产品,深耕调料品市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