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新常态下新机遇新思路:重庆筹建内陆自贸区要“以人为本”

19.01.2015  12:28

两会政协委员谈新常态新机遇新思路专题记者会现场 记者 李相博 摄

     新华网重庆频道1月18日电(记者 韩梦霖)“新常态”是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热词,新常态下重庆经济发展有哪些新机遇和新对策?1月18日下午,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举行“谈新常态新机遇新思路”专题记者会,邀请六位委员与记者面对面交流,探讨新常态下如何推动重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经济增速、五大功能区域、一带一路、内陆自贸区、向南开放、跨境电商成为委员们口中的热词。

    市政协委员段泽勇:

    产业结构强力支撑,重庆经济增速下调后依然快于全国

    2015年,重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由过去的13%左右调整为10%左右,依然高于全国7%的经济增速,如何理解这一数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副主委、市统计局副局长段泽勇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观察。

    “现在的生产是一种全域化生产,重庆的生产依赖于全国的态势,全国下调经济发展速度,重庆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也会下调。重庆尽管下调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依然快于全国的经济增速,这又体现了重庆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段泽勇委员认为,重庆的经济增速依然快于全国,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直辖市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西部正是我们国家目前开发的重点,重庆作为唯一地处西部的直辖市,在前几年打下的基础之上,将继续显示直辖的特点和优势,发展速度快于全国不难理解。此外,重庆增速快于全国,还跟重庆的产业结构关系很大:重庆正大力发展“6+1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做大做强之中,页岩气等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喜人,重庆的传统产业——汽车和电子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呈现强劲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强势都为重庆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之后,重庆的城镇人口会向都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发展新区进行产业转移,在产业转移中,房地产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再加上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轻轨、高速公路等今后都会重点发展,这些都会成为投资的基本保证,投资需求的支撑,也使得重庆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是自然的、必然的、可行的。

     市政协委员余建明:

    强化五大功能区域联动,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

    “五大功能区划分并非简单功能划分,要做到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各个区域相互联动、共同发展,增强重庆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全市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

    推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委员们在记者会上多次提到的话题。市政协委员、麦格理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主席余建明提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异大,发展机会不平等、发展特色不鲜明、发展关系不协调,此外还面临城市转型发展新问题。因此,除了科学定位明晰重庆区域各板块功能外,要更好地统筹协调联动发展。

    他建议,要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加大区域的开发程度,更好地突出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在确保空间真题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和平衡各功能区的利益,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明确、板块之间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市政协特聘委员李文勋在座谈会上发言 记者 李相博 摄

    市政协特聘委员李文勋:

    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将给重庆台商带来新机遇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积极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赋予了重庆开放开发信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市政协特聘委员、重庆台胞投资协会会长、重庆百吉厨房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勋认为,重庆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优势,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占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将给重庆带来新的市场和机遇。

    “基建方面,钢铁等原材料需求较大;旅游方面,出境旅游将迎来利好;外贸方面,企业会热衷农产品出口;物流方面,汽车物流或成增长极;农业方面,将带动配套领域发展;汽车产业方面,将利于重庆抢占全球市场”。在李文勋看来,以上领域都存在较大的商机。他预计,受益产业将集中在交通运输、建筑建材、能源建设、商旅文化,以及受益与走出去的高铁核电工程承包等比较优势项目。

    李文勋委员还表示,难得的机遇和契机给重庆台商及台资企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在“渝新欧”国际铁路商品进出口方面,重庆还未有一家台资企业获得货物商品进出口权,希望政府能协助,使台商能融入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

市政协委员李昭在座谈会上发言 记者 李相博 摄

    市政协常委李昭:

    重庆筹建内陆自贸区需要“以人为本

    从上海自贸区挂牌到国家新批3个自贸区,“自贸区”的概念和风向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重庆成立自贸区,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重庆在还没有正式获批内陆自贸区的时候,在筹备和申报阶段,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哪里呢?市政协常委、重庆高博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李昭建议,重庆的内陆自贸区建设,要把关注重点放在以人为本上。

    “从目前的硬件来看,重庆已经具备了设立内陆自贸区的条件,但人的问题将会成为重庆自贸区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李昭委员说。

    李昭建议,关注“”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在自贸区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更加重视区外干部对开放素质的培养,在全市范围内对干部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其次在引进海外人才上,要实现留学归国人员的准国民待遇问题,还要广纳海内外的专家,成立专门的自贸区智库。其次是“人民”,自贸区建设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民生红利。要高度重视与全市老百姓的良性互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开放的红利。第三是“人性”,未来自贸区有可能遍地开花,有必要在建设自贸区之初就赋予重庆自贸区鲜明的个性特质,做好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自贸区的建设要更加人性化,成为一块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创业热土。

市政协委员廖洪海在座谈会上发言 记者 李相博 摄

    市政协委员廖洪海:

    打造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构建重庆“向南开放”新通道

    重庆对外开放,同样离不开向南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新加坡绿科控股集团中国区总裁廖洪海建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重庆要充分认识重庆-东盟合作的重要意义,利用重庆经济及地缘优势,真正发挥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向南开放”的战略纵深主力军的作用,把重庆“向南开放”提高到新常态下内陆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区域合作,实施“通道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产业梯度转移、边贸升级转型、资源开发合作、现代农业开发”六大重点工程。

    廖洪海委员还特别建议,将巴南区的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建成重庆面向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开放口岸。“重庆的对外通道,长江经济带走的是水路,渝新欧大通道走的是铁路,只有公路方还比较欠缺,国同东南亚接壤的国家较多,商贸往来全部通过铁路运输始终不够完善,”廖委员认为,“二环八射”的公路交通是重庆相对周边省市比较大的优势,“在重庆的规划建设中,南彭公路物流基地正好处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位置,加之巴南土地等资源富集,从物流距离和区位优势来讲,最有可能冲出重庆,构建向南开放的通道。

    市政协委员曾艺:

    加快形成做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规模基础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已经被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更是推进一个国家和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市政协委员、《澳门日报》助理总编曾艺认为,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重庆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具有多重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贸易通道、通关协调、平台建设、口岸功能和产业集聚上。

    她还有针对性地建议,要紧紧抓住重庆获批全国首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契机,重点推进个人网购业务发展,使面向消费者个人网购成为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特色。还要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及支付、物流企业入驻重庆,加快形成做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规模基础。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