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该不该请全部门的同事?他邀请后尴尬的事发生了

01.08.2017  08:12

都市热报消息,婚礼对大多数新人而言,本是十分甜蜜的事儿。一旦添上点儿人情事故,比如,要不要给同事送请柬,就可能变成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于世俗,同事结婚大都请了;于私,邀请领导和同事,则有可能让一场温馨、甜蜜的婚礼变味,使其变成一个公关事件。请与不请,都难免有所尴尬。全请,新人不想叫不熟悉的同事,这样对别人也是负担,对自己也是负担。不全请,没收到请帖的人会觉得你不尊重他,少不了背后几分吐槽。全都不请,要好的同事又会责怪你看不起他,没有把他当朋友……这该如何是好?

悔事

胡先生:当初不该请那些同事

胡肖(化名)26岁,在九龙坡区一家制造企业担任职员。7月22日,他刚在南滨路一家酒店举办了婚礼。

婚礼当天,除了双方亲友,胡肖还邀请了单位全部门的同事参加。但尴尬的是,与他同部门不同课的6名同事,只是以集体的名义送来了500元礼金。对此,胡肖表示很别扭,“我是不是不该请他们?

好纠结:诚心邀请全部同事参加婚礼

7月30日,记者在杨家坪轨道站旁的百货商场内某咖啡厅见到了胡肖。

胡肖说,他春节之前才调到了现在这个财务管理部,部门分为财务和管理两个课,都在同一间办公室,胡肖是管理课。今年3月,胡肖与妻子将婚期定在了7月,婚礼筹备过程一切顺利,但就在邀请宾客的时候让胡肖为难了。

工作原因使得我平时只和几个管理岗位的同事关系比较好,他们自然是要邀请的,但财务的几个同事关系也还算一般,要是不邀请他们,大家上班天天见面也不太好。

胡肖说,在发喜糖之前,他也向其他几个要好的同事打听过意见,大家都认为同在一间办公室还是邀请一下为好。

经过几番纠结过后,胡肖便给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发了喜糖和请帖。

胡肖说,为了表达邀请的诚意,每一盒喜糖都是他和妻子亲手包装,父母说要帮忙包都没让插手,请帖每一个字也都是用笔手写,每一份请帖也都是亲手交到邀请对象的手中。

好尴尬:6人集体送来500元礼金

胡肖说,由于发请帖的时间距离婚期有两个月时间,在婚礼的前一个星期,他又给所有邀请过的亲朋好友发去了电子邀请函并收到回复,只有财务课的几位同事没有回音。

婚礼当天,没有看到财务的6名同事来现场。”胡肖说,下午和签到的朋友交接红包时,却看到了财务课的红包,拆开一看,是500元礼金。

当时就觉得很尴尬,后悔不该邀请他们。”胡肖说:“一开始,我担心邀请了部门其他人,不请他们会很尴尬,现在全邀请了,反而更尴尬了。

胡肖的担忧是,现在收下了500元礼金,欠下了6个人的情,今后怎么也得还回去,“至于怎么还,还多少,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同事

没想过让新人还礼吃亏

胡肖的同事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前两天也无意中与财务课的同事们聊起了此事,他们表示最近几年结婚礼金渐长,觉得还像以前那么单独送100元会觉得不好意思,索性就以集体的名义送了个祝福,并没有想过要新人来还礼的意思。此外,他们不去现场,也是考虑到新人,去了大约会让新人觉得吃亏。

支招

不熟的同事可先发电子邀请函

新人筹备婚礼,哪些人该请,哪些不该请,哪些人必须请,这都是一门学问。”7月31日,重庆某婚庆公司婚礼策划张校说,对于发请柬,最好只发给亲戚,以及关系好的朋友、同事。而不熟悉的同事,可以事先发送电子邀请函,邀请函最后一页制作一份意愿回执,收到回执后,再制作专门的请柬,并亲自送去。

张校还说,送请帖时可以私下送,以化解新人和不被邀请同事双方的尴尬。

尬事

结婚邀请同事的那些尴尬事

1、一家三口送200元 还拿走28元红包

严丽今年27岁,去年10月份在渝北嘉州一家酒店举办婚礼。她还记得,一位同事送了200元,带着妻子和女儿都来了,一家三口连吃两顿,而自己婚礼还给在场的每位小朋友都给了28元的小红包,“我订的桌席是1800元一桌,亏大了。

2、送了300元礼金 同事辞职后不便再回请

赵婷今年28岁,在两路口一家传媒公司上班,6月在九龙坡区巴国城举行了婚礼,“我们公司同事之间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结婚都送300元礼金。”赵婷说,之前她给3位同事送过礼金,但是现在有一位同事辞职了,之后也没有联系过,因此6月举行婚礼时也没好意思再邀请。

3、同事结婚送“礼金条” 称发工资后再兑现

有媒体去年报道:安徽一企业上班的蒋先生结婚了,然而他却收到了3个同事的没有现金的红包,这些红包内里包的是类似欠条的礼金条,还宣称月底发工资再兑现现金。

4、合肥女子辞职要回份子钱 以后不会回来了

据《合肥晚报》2015年12月报道:合肥一女子在同事结婚时包了300元份子钱。该女子从公司辞职时竟开口向同事要回份子钱。而原因是:以后不会回合肥,如果不要回来,自己包出去的红包肯定收不回来了。

都市热报记者 张春莲

原标题:婚礼该不该请全部门的同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