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盐商后代写百万字小说 反映盐商家族两百年的兴衰沉浮

27.03.2017  08:13

“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块富庶的盆地叫巴蜀。在这片亘古的沉海之下,蕴藏着丰厚的咸岩盐浆……”近日,记者获悉,作为盐商后代,我市文化学者曹庞沛,创作出一部百万字传记体小说《渝王世家》,反映其家族兴衰和时代变迁史。

反映盐商家族两百年的兴衰沉浮

嘉陵江与长江在朝天门汇聚,奔涌流向大海……乾隆44年(1779年),由湖北蒲圻迁徙到重庆南岸弹子石的一户王姓人家,在这里建立了“万茂正”盐号。

“綦岸运道分水路和陆路,陆路主要沿川黔古道而行,北起南岸海棠溪,经巴南,然后沿綦江到贵州,直至贵阳。”作为王氏家族迁徙至重庆后的第九代外孙,曹庞沛听长辈们讲,王家“万茂正”盐号集加工、制作、销售为一体,经100多年的扩张,逐渐垄断西南三省的盐运经营,形成庞大的销盐网络。

“到1896年,家族人口已由湖北迁来的9口人,繁衍到210人,是大西南当时首屈一指的巨商富户。”曹庞沛说。

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述种种故事的曹庞沛,很早就想写一部家族盐运史。2015年初,曹庞沛与作家许克俭合作,两人历时近2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百万字长篇传记体小说《渝王世家》。其分上、下两册,共十六章、六十八节,为章回体小说,讲述了王氏家族从乾隆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近两百年时间里的兴衰沉浮。

“明末清初的移民、太平天国起义、石达开入川、民主革命、红军长征……全书讲述了各个重要时期的事件,结合家族兴衰,展现出变幻无常的时代风云。”许克俭认为,该书是一个动荡的历史缩影,描绘出包含古代家庭、军队、战场、盐场、宫廷等一系列场景的历史画卷。

再现弹子石开埠文化

如今,南岸区政府正在对原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王家大院旧址进行修缮,预计明年初完工。

“弹子石是中国西部最早的开放口岸,沿江一带遍布海关、领事馆、兵营、洋行等。”曹庞沛告诉记者,南岸区拟将南滨路打造成重庆市第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中,恢宏的王家大院是重庆开埠史的标志之一。

“本书从侧面反映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曹庞沛说。

原标题:重庆盐商后代写百万字小说 反映盐商家族两百年的兴衰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