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牌上的神秘字符 或填补土家族无文字的空白

07.05.2015  11:49

记者整理字牌“上大人”。田奇 摄

图为流行在土家族聚居区域的字牌“上大人”。李胜成 摄

中新重庆网5月7日电(通讯员 李胜成)土家族是我国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55个少数民族中排列第七位,主要聚居在我市酉阳县、彭水县、黔江县、武隆县、秀山县和湖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业界一直认为土家族没有文字。 

记者在“全程走酉水,拥抱母亲河”大型采访中发现,在土家族聚居区域流行着一种特殊的字牌,上面的文字非常神秘,记者并不认识。

上大人”书写方式与汉字截然不同

经了解得知,这种字牌叫“上大人”。

百度百科记载,“上大人”,一种地方纸牌名,是流行于湘、鄂、渝边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地方纸牌。因其图形似花的图案,有些地区也将其称为“花牌”。而在市内酉阳等5县及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宣恩县和来凤县一带的土家族山区,则将其称为“上大人”。

上大人”字牌共96张,共分为8房,每房3个字,每个相同的牌有4张。音译即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贤),尔、小、孙,八、九、子,隹、桌、人(美),可、知、礼。在湖北省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及酉阳酉水河流域,在字牌中的士和人,在宣恩县则称之为贤和美,而上大人一房中的人称之为叉人,隹桌人之中的人称之为茅人。

在酉阳、龙山县、来凤县流行的“上大人”,分为红、黑两色,其中上大人、化三千、尔小孙、隹桌人为红色,丘乙己、七十士,八九子、可知礼为黑色。在宣恩县流行的上大人,从上开始,隔两房为红色,即每房排头一张牌为红色,即上、丘、化、七、尔、八、隹、可,其余为黑色两头有红点。

记者观察,两种“上大人”的的书写方式与汉字不尽相同,多数文字除内行均不认识,或是土家族流传到至今的惟一文字符号,填补土家族无文字的空白。

传为教化原始居民习字

不管是在湖北省宣恩县,还是在该省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对于“上大人”的传说,均流传着同样的说法,那就是关于孔子的故事。

相传,这些字是教化每个读书人都要敬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故事。孔夫子是读书人的“上大人”,他的名字叫丘,在兄弟中他排行第二,也就是甲乙的“”,生辰八字是己年的。

孔夫子教化了三千名好学生,其中有七十二个学问最好的人,而七十二个好学生中,还有八、九个像曾子、子路那样的亚圣人,他要他的学生都要做好人,要仁义,懂礼仪。

为了起到更广泛的教化作用,“上大人”纸牌的发明者,将这二十四张牌用土家人能认识的符号写在纸上,供他们闲暇时娱乐,就能感悟到其中的人文情趣和义理教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就在这普通得没有任何“国学”深奥和文化负担的情景下,平淡自然地在土家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滋养着土家人的心灵。

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中国文明史》第四卷中,有关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介绍中也述及了这二十四字是古代用来教学童写字用的字。

玩法奇特有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土家族聚居区域“上大人”有两种玩法,一种是记分制,行业术语叫“”,另一种玩法叫对对福,但却不记分。

在宣恩县与其他地区记分制规定为同,即4人玩必需达到10分,3人玩必需达到14分,在龙山县、来凤县及酉阳,4人玩则需11分,3人玩需14分。

玩法中还有清福、大福、白(素)福,自抓为双,别从抓起来的则只和和单,如大福双、大福单(或只喊大福)。

玩牌之时,还流行把四字隐去最后1字不叫出牌名的法,叫展谚子。

按照从“”牌到最后一个“”牌分别是,即高坡顶(上)、自高自(大)、牛头夜(叉)、水田一(丘)、大年初(乙)、满山赶(麂)、鱼龙变(化)、连二赶(三)、一万八(千)、树上割(漆)、年年背(十)、二石啃(土)、双风贯(耳)、年轻岁(小)、儿的儿(孙)、后园叫(爸)、中装(酒)、挺不破(子)、犯人戴(枷)、搬盘抹(桌)、园圃扎(茅)、为何不(可)、一肚尽(知)、开工讲(礼)。

在过大年或农闲时候,土家人3人、4人或5人聚在一起,以沾胡子、罚蹲等来作适当惩罚,互较高低。

发明者说法不一

上大人”流行的土家族聚居区域,对此牌的发明者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这种纸牌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将这二十四字作为一种教化人的由鄂西州容美土司王爷田舜年发明。

传说田舜年才智过人,崇拜汉文化圣人——孔子,他为了对当地土家族人进行汉文化的宣扬和普及,采用了这种纸牌娱乐,在娱乐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后,这种纸牌在湘、鄂、渝土家族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纸牌从一篇渔鼓词中攫取句中开头的第一个字而制成牌的。

这篇渔鼓词描述的是《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词为:“上绣楼将奴的心思想坏,大不该任红娘招引他来,人说道张君瑞风流可爱,丘家坪奴为他才把言开,乙卯年中解元名扬四海,已巳科下京都大显奇才,化鱼龙但愿郎飞腾海外,三级浪中状元脚踏金阶,千思想万思量满腹愁债,七弦琴抚不舒奴的胸怀,十里亭奴送郎叮咛嘱诫,士君子求功名理所应该,尔在那京都地逍遥自在,小冤家享荣华把我忘怀,生同衾死同穴奴心才快,八行书望不见鸿雁传来,九江水洗不尽愁销眉黛,子时节望天明人未归来,佳期近喜心头芳心自惴,作一对美鸳鸯到老同偕,壬午年奴为郎曾把口戒,可怜奴坐绣房如痴如呆,知心话无处诉自怨自艾,礼佛堂焚信香望郎归来。

当时的土家族人不懂汉文,仅凭默记,便将首字连接,用特殊符号写在纸上,便于记忆, “上大人”的纸牌也就随之问世。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