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孝感|抵达后的第一个24小时:夜里召开临时党委会 花三个半小时学习“穿衣戴帽”

13.02.2020  13:41

2月12日下午5点30分,新抵达的158名重庆对口支援湖北孝感医护工作者和工作人员结束了一场三个半小时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重点之一是:如何穿衣戴帽,科学脱下防护装备,守住自身与病毒的最后防线。

这也是抵达后的第一个24小时。

▲岗前培训。

夜里的临时党委会

抵达孝感驻地酒店已经是晚上8:30分,一行的100多位重庆医疗队队员,在上阵前又充当起了搬运工。

这些,都是与病毒做战的装备。”同行的一位医疗队队员急匆匆地忙着搬运、清点数目。

这就是保障。

我们知道,疫情发生以来,医疗救护物资的重要,而重庆此次对口支援的孝感,因为疫情重,这些物资就更显珍贵。

正如医疗队队员所说:“这可能是无数生命的希望,更是阻断病毒获取战疫胜利的粮草弹药。

晚上10点,刚刚整理完物资、吃过晚饭回到房间又接到紧急通知:开会。

这是一次临时党委会。

此次抵达孝感的医护工作者,来自重庆市的17家医院,有呼吸科也有传染科,还有的来自其他科室。

▲梅哲。

必须在第一时间让整个队伍拧成一条绳。”临时党委会经过讨论,结合第一批到孝感的医护人员的经验,制定了战疫细则。

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领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作了介绍。

他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前方指挥部将这次到达的142名医护人员,加上前期抵达的146人,完全融合成为一支队伍,统一称为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

这次临时党委会,将接近300人的队伍,建成了一支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将尽快投身疫情战斗中。

彻夜无眠的勇士们

▲岗前培训。

临时党委会结束已临近午夜十二点,星星点点闪躲的霓虹划破夜色,此时的驻地显得格外清冷。

然而,手机微信提示音却响个不停。

我是涪陵区人民医院、我是长寿区人民医院、我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是重庆市急救中心……

医疗队工作群里,新加入的医护人员们相互作着自我介绍。

如何做好防护?

口罩怎么戴更好?

防护服穿戴有些什么要领?

………

▲队员认真学习、记录。

一连串的问答,让我们看到的是支援队队员们热切的期盼,期盼尽早到一线,到病房与病毒作战。

正如来自铜梁区中医院的护士陈夏燕所说,此次主动请战参加支援队,又是医院赴孝感小组的小组长:“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希望。

12日早上8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的章述军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的解读与应用》。

要战胜病毒,就要先了解它。

整整一个上午,第一批重庆对口支援湖北孝感的医疗队经过这些天的实战,结合国家卫健委的治疗方案,提炼传授了丰富的经验、知识、流程要义,可以说是重庆支援队的“宝典”。

三个半小时的穿戴培训

▲实操学习防护服穿戴。

下午,继续培训。如果说上午的战前培训是在认识、了解病毒,摸清病患的临床表现和传递救治技能,那么下午历时三个半小时的培训,就是为希望与危险间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学习防护服穿戴。

在疫情战疫中,医护人员冲在了最前线,他们与病毒唯一的阻隔就是身上的那副防护装备。

可是,你不知道,戴着一套几斤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这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了。

更多人不知道的是,穿上或脱下这层防护装备不仅辛苦麻烦,更是充满危险。

就如同培训课上讲的:“一个动作不对,就是污染,防护就白做了。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人出现了纰漏,极有可能导致全组医务人员发生感染。

▲实操练习与考核现场。

最难的是脱下防护服。”陈夏燕和同事两人一组,当成镜子一样对看,检查对方有没有出错,有没有漏出衣领、头发之类的。“分解动作练习了很久,连贯动作,我也练习了8次才完成。

如果在病房,从污染区出来后,防护服上会携带有病患身上的病毒、细菌,因此,脱防护服的时候,动作必须轻柔,保证每一个动作都在控制范围内。

只有每个医护人员都科学合理地保护好了自己,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投身于抗击疫情战役中。”重庆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领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对这个工作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人必须考核过关才能给上岗。

培训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半,每一位队员都通过了严格的现场考核,也结束了重庆对口支援湖北孝感的第一个24小时。按照计划,13日下午,这批医护工作者就将正式上岗轮换,开始他们的战疫。

重报集团·上游新闻记者记者 罗永攀 张锦旗 湖北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