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多举措优化学科建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02.12.2017  00:55

   

第一,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优化专业结构,引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主动对接重庆市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产业,提前布局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兴工科专业。二是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改造一批传统工科专业,积极探索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未来发展的能力。三是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发展新工科、培养新工程师、开展新技术研发”为统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重点在智能产业领域布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新工科专业,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引领地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第二,以产业化学院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是主动契合新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二是筹建固高机器人工程学院、凤凰数字传媒学院、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学院等产业化学院,积极汇聚企业资源,实施一批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三是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教材研发、确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着力打造一批跨界融合的教学团队,塑造一批面向新工科的学科竞赛品牌,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第三,以协同创新模式推动重点学科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着力提升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学校已投入500万元启动第四轮学科建设,获批建设4个“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二是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的载体。建成多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平台,有力支撑了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立项、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促进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目前,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学科已经与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协同合作,完成了部分国际合作项目、申报了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服务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