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孩子的妈工作四年重返考场 丈夫全力支持当“奶爸”
23日,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对于全国两百多万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开端——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发现,主城区多个考研考场外,温暖的一幕幕正在悄然上演:考场内学子文思泉涌,考场外的他们在冬风中徘徊,用最炽热的心静候等待。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外
千里陪伴女儿考研 只为她吃上一碗北方手擀面
“十点半了,还有一个小时第一场考试就结束了。”
从女儿杨潇宇进入西南大学考场开始,这是杨建国第六次掏出手机看时间了。
杨潇宇是专门从山西来重庆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由于第一次来重庆,为了让女儿尽量适应重庆的饮食和气候,也为了见证女儿这一场重要的考试,杨建国陪杨潇宇一起来到重庆,特意提前三天到达,提前了解考场和吃饭的地方。
“我女儿报考的是西南大学的书法专业,听说每位导师只招一个学生。”虽然杨建国一再表示对女儿的考试结果顺从自然,但是焦虑的心态一直没有消失,“比我自己去考试还要紧张,一方面安慰女儿不要有太大压力,考不上就算了,一方面又害怕她真的考不上。”
跟杨建国一样不远千里陪伴孩子考研的,还有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考点考生侯婕的妈妈王女士。
侯婕报考的是重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小生长在山东的她吃惯了面食,王女士担心女儿吃不惯麻辣鲜香的川菜,于是主动要求陪孩子一起来重庆考研。
他们在大学城熙街专程选了个可以做饭的日租房,从附近的超市买来了面粉。考研这两天,王女士每天早上送侯婕去考场后,就回日租房给女儿做手擀面,“吃了暖胃,相信她也会发挥得更好。”
六旬父母坚守考场外 只为考试结束后的第一个拥抱
“儿子说一点都不紧张,但是我晓得他是在安慰我。”刘蕙兰从儿子李栋进入考场开始,就拿一件棉袄遮住腿,坐在长椅上等待,双手插在袖口里,一旁还放着一只硕大的保温杯。
由于知道母亲有“老寒腿”,早上出门的时候,李栋专门给妈妈刘蕙兰说自己一点不紧张。但是他每天晚上复习到深夜,妈妈都看在眼里,“我腿遇到冷天就疼,他说我来他压力会更大,对我身体也不好。但我忍不住,孩子考试我在家坐不住。”
父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同样坚守场外的父母还有许多。来重庆大学参加考研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子路茜,她的父母在人群中显得尤为令人感动。
年过花甲的路茜爸妈头发灰白,他们俩互相搀扶着,在重庆大学考点门口等待。记者和他俩简单交谈几句后,路爸爸一直摇头,说自己听不见,妻子也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们一直用贵州话喃喃说道:“我们从贵州来陪茜茜考重大,她出来过后不管考得怎么样,我们都要给她一个拥抱。”
孙先生和丁女士
一岁孩子的妈工作四年重返考场 丈夫全力支持
与周围四五十岁的陪考家长不同,年轻的孙培源自己看起来都像是学生,但他是来陪妻子丁女士考试的。
丁女士今年已经27岁了,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因为学的是师范专业,教书育人嘛,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深造,老师教学生,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得与时俱进,不断补充知识。”去年这个时候,夫妻俩的孩子降生了,现在已经一岁多了,如今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
一直很尊重妻子意见的孙先生对丁女士考研并没有异议,反而一直给予鼓励,在妻子深夜复习的时候,孙培源就当起了“奶爸”,担任起照看孩子的角色,换尿布、兑奶粉、哄孩子全不在话下,甚至还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告诉他“小声点,不要打扰妈妈复习”。
“我一直告诉她不要紧张,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孙先生笑称,自己并不在乎多当一年“奶爸”,“你看这些家长都很担心,我心态就比较平和,完全没压力。”
丈夫的这些温暖举动,丁女士都看在眼里,出考场后,丁女士在人群中焦急寻找孙培源的身影,俩人见面后会心一笑,看样子丁女士是“首战告捷”。
“很感谢老公一直以来的理解和陪伴,还有所有在考场外等待的其他考生的亲人、朋友。剩下的科目,我们都要继续加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司金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