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少年宫 让孩子“记住祖先” 重庆市“寻根乡愁·记住祖先”活动,在渝北区石鞋小学举行

14.11.2018  19:12
乡村学校少年宫 让孩子“记住祖先” 重庆市“寻根乡愁·记住祖先”活动,在渝北区石鞋小学举行 - 教育厅
乡村学校少年宫 让孩子“记住祖先” 重庆市“寻根乡愁·记住祖先”活动,在渝北区石鞋小学举行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大使牛琪和孩子们一起推豆花。

孩子们正在制作五谷画。 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摄

    汉服、家谱、家风、家训,是中华儿女应该了解的。昨日,“寻根乡愁·记住祖先”2018年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片区展示活动在石鞋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阵地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滋养未成年人成长力量。
    学习中华祖先的传说和文化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石鞋小学操场上,传来了学生们清脆的朗诵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当天下午,共有来自我市部分区县的7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代表参加了展示活动。
    活动现场,石鞋小学师生带来了《弟子规》《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敬老三礼》等精彩节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厨艺组、种子贴画组展示了学习成果。校园里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有“”“”“”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成果展示,包含汉服演绎、中华祖先的传说、祠堂文化、家谱春秋、古床与婚俗等内容;有“渝北剪纸”“棕编手工艺”“龙兴李氏糖画”“谭氏面塑”等非遗进校园项目,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从传统美食和文物保护单位等方面展示了“木耳记忆”,引导未成年人在“寻根”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古代传统服饰的特点
    “这个服装好漂亮,我在电视上见过!”当孩子经过汉服展区,停下了脚步。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大使牛琪给孩子们讲解: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等……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
    在家谱展示区,一本本家谱记载着家族的故事,家风、家训则让孩子记住祖先的教诲,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堂传统教育课,真正让孩子“寻根乡愁·记住祖先”。
    渝北区石鞋小学校长陈月华认为,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寻根乡愁,记住祖先的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我。“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人文教化为核心内容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祖先吃什么,做什么,知道我们的服饰是怎么来的,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祖先住的什么,穿的衣服是如何演变来的,然后让孩子们去传承它弘扬它。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哇,你看这个好有意思!”在渝北谭氏面塑的展位前,围着不少学生。
    非遗传承人谭先华拿出一个个彩色的面团,教孩子们制作成玫瑰花、小企鹅等,大家都觉得很有趣,没想到自己在学校也可以学面塑。
    谭先华已从事面塑30余年,他现场展出的作品以传统故事为主,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里面的经典人物,谭氏面塑成为了渝北区的非遗。面塑的保存一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他还研发出了一种方法,可以让面塑“不变形、不发霉、不开裂”,可以永久保存了。“我每周要去渝中区的各所学校教课,而且刚去了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看着孩子们喜欢,我觉得我的坚持是对的。”谭先华说。
    在龙兴剪纸的展台,非遗传承人任健康正教孩子剪着各种动物、花鸟。
    石鞋小学六二班的倪筠倩很喜欢这样的活动,“乡土文化的展示让我们记住乡愁,非遗进校园能让我们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