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魔术手”宁淑华:5年通过DNA比中犯罪嫌疑人160多人

29.04.2017  18:01

今年年初,在公安部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中,由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研发的“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获得了金奖。这也是整个西南地区公安机关中,唯一荣获此殊荣的科研项目。

作为科研团队中的骨干成员,女刑警宁淑华功不可没。而刑警的工作对于大家来说,往往带着神秘感,五一劳动节到来,我们也一起来认识这位从事该工作的劳动者,让她讲述金奖项目的研发故事。

救治被侵害女孩,让她决定弃医从警

今年35岁的宁淑华,是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的民警。而她在成为警察之前,是一名白衣天使。2001年,宁淑华考入山东滨州医学院学习医学护理。毕业后,她如愿穿上了白大褂,进入山东一家三甲医院工作。

直到有一天,医院送来一位被侵害的女孩,彻底改变了我的理想。” 身着白衣的宁淑华看见女孩绝望而痛苦的眼神,便从那时起决定更进一步去追求正义——成为警察。

2007年,宁淑华放弃优越的工作,考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进行法医物证学专业的研究深造。2010年毕业后,她穿上警服,从遥远的北方一路南下,在重庆这片沃土扎下了根。

巾帼不让须眉,一年不到成为业务骨干

宁淑华刚刚加入到刑事技术大队时,同事们颇有点失望。因为公安机关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大家都希望来一个男同志缓解压力。

宁淑华对此毫不在意,坦然接受了挑战。工作量大,她就延长下班时间;实验室地理位置偏远,她天不亮就出门坐车;工作环境密闭,她就静心思考检验方法;化学气体刺鼻,她就多戴一层口罩。一年不到,她就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实验室的业务骨干,更被大家称之为“DNA魔术手”。

可是,就算是成为业务骨干,宁淑华依旧没有忘记当初那位女孩的眼神。如何帮助受侵害者,如何让犯罪分子认罪伏法,始终都是她的目标。

当初读警校时,老师曾告诉她,在强奸类恶性案件中,“DNA检验鉴定”是一个技术难题。由于目前检验鉴定技术失败率比较高,而DNA检验鉴定结果又是这类案件破案定罪的关键证据,所以技术革新迫在眉睫。

老师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宁淑华在一起案件中就碰了壁。面对同事们送来的DNA检验样本,她竭尽全力进行检验,可还是有不少出现了失败的情况。

证据失败,就不能给嫌疑人定罪。”宁淑华说,由于当时的失败,让办案的同事们不免有些失望。而当看见嫌疑人得意的表情时,与自己从医时那位被侵害女孩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DNA检验鉴定上做出成绩来。

怀孕期间,DNA检验鉴定技术改革完成

2016年中,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拉开帷幕。宁淑华心头念念不忘的DNA检验鉴定技术改革,有机会通过大赛得以验证。为此,她拉着同样做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的丈夫和其他同事一起组成参赛小组,围绕“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这一设想展开论证。

查资料、列数据、想方法、找思路,宁淑华彻底扑进了技术改革的世界。手上仪器精密程度不够,她就一家一家的拜访重庆各大医院、高校,请求使用他们的实验室仪器做实验。

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她就抽出周末、节假日,甚至是她的婚假也用来做实验。丈夫甚至笑着说,别的女人脑子里装满了衣服和包包,她的脑子里却装满了重庆各个单位的实验仪器和数据。

就在努力实验的过程中,宁淑华怀孕了。本该欣喜若狂的她,却有些犹豫。因为如果自己才此时安心待产,这对于她和团队的工作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她不顾不许接触的化学气体和颠簸的路程奔波的医嘱,仍然坚持工作。

为了突破关键技术,短短1周的时间,她忍着孕吐跑遍了重庆25家试剂公司,就精子膜抗体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为了确定抗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她在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的免疫学、细胞组织工程学实验室进行交流学习,在实验室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一个抗体一个抗体的实验测试,一组数据一组数据的综合分析,最终在十几个抗体中筛选到了4个稳定性、特异性均较好的抗体。为了显微激光切割捕获技术的建立,她与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反复探讨技术流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染色方法,她连续实验一个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尝试了近百次实验后才找寻到了最好的方法。

丈夫赴京参加决赛,她在家迎来“两个孩子

2016年12月,宁淑华团队报送的“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成功闯入决赛。临近分娩的宁淑华拒绝了丈夫在家陪伴的要求,细之又细地准备好所有的数据材料,亲自送他到了机场。

丈夫赶赴北京的第二天,宁淑华出现临盆迹象,她没有惊动丈夫,独自住进了医院。当丈夫勇夺桂冠的瞬间定格在决赛场上时,象征他们爱情的天使,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婴也呱呱坠地。

而对于宁淑华来说,她的另一个“孩子”——他们的“磁珠吸附精斑快速检测法”也最终夺得金奖。

五年多来,宁淑华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付出,先后检验各类案件1800多件,检材近万分,出具鉴定文书1000余份,通过DNA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160多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