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婆婆百幅“旺财”送邻里 九旬失伴大爷感动落泪

15.02.2018  20:32

除夕,万家团圆的日子。按传统,家里家外要打扫得干净利索,还要贴春联、贴年画……今天,渝北区龙溪街道安家园小区的宋文秀婆婆就花了半天时间,将剪好的上百幅“旺财”剪纸年画挨家逐户地送给邻里。

九旬大爷收到“旺财”后落泪

安家园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楼房,租赁户占多数。

清晨8点过,客厅阳台,76岁的宋婆婆倚着剪纸台忙活开来。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边吟唱着关于剪纸的民谣,宋婆婆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计。

△宋婆婆在剪纸

宋婆婆把这些剪纸命名为“旺财”,一来是狗年,二来也寓意财源广进。上午9点,在金龙路社区工作人员陈琴的陪伴下,她挨家逐户地敲门,送上自己的新春祝福。

叫上社区工作人员,宋婆婆是希望打消邻居的顾虑;社区工作人员陈琴的目的则是在宋婆婆送爱心的时候,提供一个安全上的保障。

当来到张大爷家门前时,宋婆婆顿了顿,她在想,要不要敲响房门。

原来,就在两个月前,老伴离世,让本就瘫痪在床的张大爷更觉寂寞和悲伤。简单权衡后,宋婆婆还是决定,要将祝福送给老人家。

开门的是保姆。宋婆婆说明来意后,张大爷不住地表示感谢。因行动不便,陈琴更是和宋婆婆一起,将剪纸贴到了客厅的窗户玻璃上。

张大爷今年已近90岁,在不住地表示感谢的同时,泪花在他眼中闪烁。

宋婆婆粗略估计,最近10来天,送给邻里的剪纸大概200来幅,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旺财”系列。

△张贴“旺财

创作需耳无杂音、心无杂念

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宋婆婆接触到剪纸。从那以后,她每周星期二下午都会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剪纸,空闲时间便在家中练习。一开始,宋婆婆喜欢剪刻植物、动物和人物,以百寿图、十二生肖、七仙女为主。

剪纸创作有自己的顺序,比如,要做到纸动剪不动,食指定深浅,开剪要‘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先精后粗’;刻纸要求‘刀不离纸,刀刀相连,转角反刀’;刀线要求’圆如秋月,线如胡须,尖如麦芒,缺如锯齿,方如青砖’……”说起剪纸的诀窍,宋婆婆滔滔不绝。

要想真正掌握剪纸精妙的技艺,还需要平心静气地练习,熟能生巧。”每次开始剪纸创作时,宋婆婆总是选择自己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时候。

一旦拿起剪刀,宋婆婆便沉浸其中,剪到细微之处,屏气凝神,一丝也不敢松懈,连呼吸也放缓了。刀起刀落之间,一张张纸张在她的手下变成惟妙惟肖的花鸟虫鱼和形象逼真的人物百态。

技艺只是一个方面,剪纸更讲究神韵,整体的构图要体现作品的意境。”在宋婆婆看来,创作一幅成功的剪纸作品,还需要反复推敲整体构图,把握细节,才能使其焕发生命力。

在介绍《我的中国梦》作品时,宋婆婆说,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中国梦,而是全社会的中国梦,所以构图时一定要考虑各个组成元素,要涉及各行各业。

因此,宋婆婆的《我的中国梦》中有和平鸽、火箭、卫星,还有稻田、建筑群等。   而对于整张图的构图结构,她也结合了当下时代背景进行设计。

重庆地标”艺术还原山城

虽然只是一名业余剪纸爱好者,宋婆婆却用专业水平要求自己。提起学习剪纸的经历,她回忆道,在学习初期,她习惯于将剪纸的技巧牢记于心,不浪费每一次剪纸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沉淀,宋婆婆积累了不少剪纸经验,她萌发出剪重庆地标建筑的想法,用剪纸记录家乡的变化。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伴陈昌伦的支持。

每次确定目标后,老两口便相约来到目的地开展一日游,慢慢走走看看,仔细观察建筑物的结构和周边环境,跟老街坊交谈一番,用心记录建筑群的特色。回到家,宋婆婆还会拿出朋友送来的摄影高清图片仔细比对,选择最佳角度的图片作为剪刻模版。

磁器口、十八梯、人民大礼堂、佰腾数码广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3年来,宋婆婆剪刻出10多个重庆地标建筑,每幅作品都高度还原了建筑本来的风貌。

△重庆地标剪纸

就在此前,历时两个月剪成的《石桥印象》,更是获得了全国性大奖,即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社区剪纸大赛一等奖。

如今,剪纸俨然成了宋婆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她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添色不少。

自从喜欢上剪纸,就再也没放下过剪刀。”宋婆婆表示,接下来,她和老伴准备继续游山玩水,把重庆的地标建筑逛一个遍,把它们都搬到剪纸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山城美景。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郑友 文/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