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不完的重庆烟火,寻不尽的下浩老街

22.07.2020  18:44

  如果把重庆比作是一本针对生活百态、人间烟火的博物志,那 老街 绝对能够成为它的封面写照。

下浩 坐落于 南滨路 之中,与 上浩 相呼应,都是属于 龙门浩 的组成部分。曾经的这里作为重庆的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现在已经是人迹罕至。

由于下浩的老房子大多都是 传统的 木质砖瓦结构 ,再加上自然的 吹日晒 久失修 ,如今的这些房子都已经 再供人居住 ,这一带的居民早已在政府引导下 搬走迁移 ,留下的只有那些遍布岁月痕迹的旧址。

想要来到下浩会比往日方便许多,乘坐 轨道交通-环线 上新街 下出站即可。

说来也是奇怪,其实按道理说现在的上新街站应该是叫做下浩更合适,而上浩站才该应对着上浩新街,也许是新城旧居的交替让人们渐渐遗忘了它,又或是下浩真的要 服老 了。

出站后沿着人行道往下浩方向走,意外的在不远处发现了一块儿很特别的地方。

从地面顺势蔓延出大片的绿色不断地抓取着目光,满墙的爬山虎奋力向上生长,掩着蜿蜒的梯坎,仿佛林中有路,又似路里生林。

远处的高架桥映着下方茵绿,有种城市与自然结合的感觉,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能看到这样整齐大片的绿地实属不易了。

最近的重庆,不出所料的发挥了它 阴雨连绵 的本领,让本就 人烟稀少 的下浩街道,在这小雨阵阵的时分里更加凄清。

路上偶尔冒出的一两个行人,在地上坑坑洼洼的积水中溅起水花  ,可能是这里为数不多生气。

离下浩老街的入口越来越近,旁边已然能够看到些里面的老建筑。

看起都是层高适中的老楼房,两栋黄白的浅色墙体,上面布满着潮湿糜烂的霉菌,裸露的窗户能看出都还保留着上个年代的风格,楼顶上还零散的堆放着主人家们曾经的物品。

虽然房屋的周边杂草丛生,但还是掩盖不住这里从前的生活气息,房屋的顶上还留着曾经被栽培的花草树木,一次次的浇水,一天天的细心呵护,即使现在已是无人问津,也依然在茁壮成长。

前面的不远处还有一间破损成废墟的房子,甚至它已经不能被称之为房子。

雨点密集成线穿过 破漏的瓦顶 断裂的横梁、离析的支架 都漫不经心的四散开来,浸透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之中。

里面的藤蔓肆意生长,时不时还会有些 小猫休憩,壁虎穿行、鸦雀停息 ···以前的这里可能是某人的家,现在仿佛是这些山野精灵的家。

想要再往前时就发现被醒目的 拆迁区域,注意安全,请勿入内 几行字给阻挡住前进的脚步,对这间屋子的好奇也只止步于此。

也对,要不是提醒,我们俨然已经忘却我们来到的是一片即将消逝的地方。

 

不一会儿,终于走到了通往下浩老街的一个小路口,沿路旁边的一排房子本以为是老居民楼,仔细观察后发现大门紧闭,这里也是人去楼空的地方。

入口旁显眼的字牌,仿佛引导着人们从这里进入, 不忘初心 的字样,也映衬着下浩老街不变的精神寄托。

楼梯的拐角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的枝干看起来非常的粗壮,起码要两个人才能够把它给合抱住,看起来颇有年纪的大树,也不知它和这下浩老街是谁先诞生的呢?

走到楼梯的尽头,就来到了一片平底,旁边的建筑是刚才在入口处看到的老居民楼,从另一个角度看,差点没认出来它。

在楼梯正对面的墙上写着 老街记忆 四个大字,墙上的油彩描绘着住在下浩里居民的日常生活,老嬢扒在窗台边向外张望,小孩子坐在家门口三心二意的啃着笔头,既生动又形象的展示出属于这里的人间烟火。

本怀着激动心情再次来到下浩老街,以为这里的通道还能进入,谁知道这里也早已被两扇大铁门深深的锁住了,锁住的除了老街的建筑,还有那些宝贵的回忆。

虽有万般的可惜,也只好作罢,临走前也只是透过大门往里面拍记录下入口处的样子,红木青瓦的建筑,复杂穿插的电线网,能依稀看到的只剩下门口厚厚积灰的 中国人民银行

没有了亲自瞻仰老街的机会,那就用门口的老照片来弥补一下吧。 望龙门缆车、熙攘的人群、龙门浩建筑群 ···难以想象这些百年前的景象,如今竟然就在自己的足下。

在回去的路上,意外的发现了一处景色。

站在下浩老街的上面眺望远方,整个下浩全隐藏在一片森林之中,偶尔露出几个建筑,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远处的高楼大厦伴随着雾霭的笼罩,和眼前的下浩老街相互映衬,感觉下浩的天地是远于城市的喧嚣,以自己的特性在这里孕育潜藏。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总在一味的追求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总会让你不经意间错过许多的美好,下浩的故事也许会得到流传,但下浩的记忆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温馨提示:本文部分地方处于危房拆迁

请谨遵相关规定,打卡需谨慎!

原标题:阅不完的重庆烟火,寻不尽的下浩老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