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大师用两年时间做成荣昌陶瓷水壶

23.05.2017  21:25

来自宜兴的制壶大师周寅初。 通讯员 刘娟 摄

周寅初制作的首个荣昌陶烧水壶。 通讯员 刘娟 摄

普通的陶壶只能泡茶,承受不住烧开水的高温。这是我用荣昌陶泥烧制,花费两年时间才做成的第一把荣昌陶烧水壶。”在重庆市荣昌陶艺大师园内的礼贤阁里,一位清瘦的老人手持一把荣昌陶壶,为一行到来的游客介绍着他的新作品。言语中夹杂着苏地口音,面上始终带着笑意,这位老先生就是来自江苏宜兴的陶壶大师——周寅初。

醉心陶泥 

制壶世家赴重庆

重庆荣昌陶艺大师园坐落于荣昌陶博物馆对面,是政府免费提供给陶艺大师的工作室场地。数十名陶艺师在这里进行陶艺创作、研发,各工作室也成为陶艺品展示、销售的交易中心,来自江苏宜兴的周寅初创办的“礼贤阁”就是其中之一。

玻璃墙围建而成的空间有200平方米左右,十分通透,用各式博古架隔断空间,上面错落有致地陈列着陶壶陶杯,一张厚重的实木长桌上摆放着几套茶具。周寅初将自己的制壶手艺与生活习惯一起带到了荣昌,已有三个年头了。

谈及举家来到这里的契机,他笑着说道,是因为有个孩子喜欢这儿的泥。这个醉心于荣昌陶泥的“孩子”就是周寅初的儿子周健。

2006年,周健考上重庆工商大学,出生于制壶世家的他在学校里出售宜兴紫砂壶,由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壶友”。偶然间,朋友告诉他荣昌的陶泥质量优异资源丰厚,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10年,周建首次来到荣昌走访制陶企业,带回当地的原矿与父亲一起研究炼泥。周寅初回忆道:“因为不熟悉荣昌陶泥,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解决杂质和烧制后发黑的问题。

期间,周健还陆续去过几次荣昌,结识了一些当地领导和制陶匠人。得知其父周寅初是从事制壶三十余年的著名陶艺大师后,当地政府于2013年邀请周寅初一家来到荣昌进行了一次陶艺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14年,在周健的极力劝说和荣昌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周寅初带着宜兴制陶工艺和器具离开家乡,举家来到了荣昌,入驻大师园。

融合创新  

重庆名陶放异彩

江苏宜兴紫砂壶闻名遐迩,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而在周寅初眼里,重庆荣昌陶壶完全可以媲美紫砂壶。“我们一直采用宜兴的技术,使用手工拍打法来做壶,制成的荣昌陶壶更加细腻光亮,而且养壶也比其他地区的陶壶更快。”据周寅初介绍,荣昌陶泥质地细腻,透气性强,富含各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是可贵的优质陶泥。

谈笑间,一位客人进来取走了六个精装陶壶。在等待取货的空隙间,他不无骄傲地说道:“是老板让我来拿送给客户的茶壶,这几年荣昌陶发展的好了,政府宣传力度也大,荣昌陶壶很出名。”他表示,能把家乡的陶艺品作为高档礼物送给客人,让荣昌人感到非常自豪。

以前的荣昌陶制品多以泡菜坛为主,在引进了外来大师后,荣昌陶的种类大大丰富起来。周寅初说,不仅是陶壶,来到荣昌后他做了很多尝试和创新。他轻抚着“新生儿”烧水壶介绍到,荣昌陶泥中富含许多有益的矿物质,比如钙镁钾锌等。能在烧水的过程中把矿物元素融到水里,比泡茶更方便健康。制作能在直火高温下不开裂的陶壶并不容易,周寅初通过加入调配矿物质,烧出了无数个或起泡或开裂的失败品后才终于成功。

不仅仅是周寅初,大师园内还有数名来自广西钦州、四川成都、湖南醴陵等地的知名陶艺大师。“我们都是因为陶泥来到荣昌,都在用自己家乡的技术来帮助荣昌陶发展。” 周寅初摩挲着他亲手制成的六方陶壶说道:“我来重庆做陶壶,也是在传承发展陶艺。只有让整个陶艺行业发展好,这门手艺才能传下去,这也是我们所有匠人的心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通讯员 舒可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