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字“打油诗”宣讲 他给乡亲鼓劲有“奔头”

18.11.2017  11:48

合川区三汇镇“老村长宣讲队”进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主讲人:老支书和村干部

  听众:合川三汇镇村民

  昨天上午,在合川三汇镇的农村院坝,不少村民聚在这里,听老支书、老村干部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讲的内容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大家也有不少问题想问。

  这些老支书、老村干部,来自合川区三汇镇“老村长宣讲队”。宣讲队成员有56人,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他们在群众中的口碑好,说的话乡亲们也愿意听。

   山村里有了“三通

  “乡亲们好,我来给大家讲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没说伸抖的地方,大家嘿实问!”62岁的唐世银一走到院坝前头,就给乡亲们打了个“响片”,幽默的话语立即拉近了关系。

  唐世银是原合川区三汇镇响水乡新寨村的老村长(现长胜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10年间给乡亲做了不少实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唐世银的信心更足了。“为啥子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来给大家摆一摆!”说到这里,唐世银提高了嗓门,“也就是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唐世银说,村民的生活这些年有了大变化,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大家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村里有了电通、水通、路通“三通”,生活越来越方便,村民的居住条件也更好了。

  “产业兴旺无闲人,生态宜居出高龄,乡风文明争英雄,治理有效喜人心……”唐世银还现场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打油诗”,8句56个字,都是他的真切感受。

   村民吃了定心丸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它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报告中的这些论述,就像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原三汇镇必丰村(现老龙村)村支书叶昌全,说到这里非常高兴,“以前村民说到土地承包到期的事,难免会有担心,现在都放心了,大家坚决拥护!”本报记者 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