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重庆媳妇 这个年过得火辣辣

25.02.2015  09:28

重庆姑娘苏云去吉林的婆家过年,全家人拍摄的全家福。

重庆晨报记者 曲鸿瑞 报道

来来,大家伙往中间靠靠,都往镜头瞅,眼睛别闭上了啊……”今年是重庆姑娘苏云第二次来吉林过年,和上一次不同,她成了这个满族家庭的儿媳妇。

大收获,儿子娶了重庆姑娘

俺们满族过年讲究‘八大碗’,特别是年夜饭这顿,都要准备上十几道菜,很多荤菜都要提前准备两三天才行。”婆子妈贾雪梅是地道的东北人,为了儿媳妇的到来,她从腊月十五就开始张罗年夜饭了,甚至还学了几道川菜,可谓是煞费苦心。

我看超市还有卖重庆腊肉的,买回来一看是生的,还不知道咋吃呢,一会儿得让俺们家云云教教俺们,尝尝这腊肉有多好吃。”为了使口味能够正宗,贾雪梅早早的就让小两口把辣椒、花椒之类的调料从重庆邮寄回吉林。而且自己试着做了几次,觉得味道满意,又把调料的配方一一记下来。

儿子毕业留在了重庆,又娶了个漂亮的重庆姑娘,高兴呀,就等着来年抱孙子了。”贾雪梅乐得合不拢嘴。

吃饺子,一口下去咯了牙

除了年夜饭,除夕夜的饺子是东北过年必有的一道大餐,习惯了重庆汤圆的苏云就曾闹过一次笑话。“那是我第一次来吉林过年,看春晚的时候,他们全家人开始包饺子,而且把包好的饺子顺着窗户往外丢。”东北夜里的气温能到-20℃,为了更好的储存饺子,会把包好的饺子放到外面变成冻饺子。苏云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

新年的钟声敲响,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苏云一口咬了下去,却被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咯了牙。“开始还以为是饺子冻住了,没煮熟,就把馅给吐了出来。哪想到,饺子馅掉在桌上还发出了金属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

在东北,除夕夜的饺子里会包上面值不等的硬币,意味着来财。“等知道自己吃到的是钱,觉得好尴尬,我很喜欢在东北过年,也是很热闹的,一点都不会觉得孤单,这里是我的另一个故乡。

赶庙会,祈祷生活会更好

在东北,大年初一都要去赶庙会。“我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比我们过得好,工作顺心不要太累。”苏云搀着婆子妈往山顶上爬,在山顶的庙里有一棵古松树,人们把对未来的希望写在红布条上,据说这样能愿望成真。

许完愿,苏云和全家人一起来到庙会正街,这里有许多东北特色的小吃。“东北的庙会和重庆的赶场很像,年味却更浓一点。”特别是一款叫做“煎粉”的小吃,让苏云恍惚有了一种重庆小吃的感觉。

我就怕咱家云云在这边吃东西不习惯,现在放心了。看来俺们东北的小吃也很‘巴适’,云云要不要得?”看见苏云吃得不亦乐乎,婆子妈舒了一口气,还用刚学的重庆话来逗云云。

全家福,照相可是一件大事

东北人过年有很多讲究和传统。吃了年夜饭一定要在家里守财;初一之后开始走亲戚;初五要“破五”,很多商店开张,同时很多家庭再次小聚,这一天也是很多家庭拍全家福的日子。

初五一大早,苏云和老公一家来到了爷爷家,爷爷今年80多岁了,听说孙子在重庆安家落户了,就召集全家人拍张照片留念。在爷爷的记忆里,拍全家福是正月里的头等大事了。

拍照前,爷爷拿出了一张80多年前的全家福。“我小的时候,照相机还是个稀罕物,那会儿要想照全家福,还要去照相馆呢。”爷爷告诉苏云,那时候为了拍一张全家福,不但要提前和照相馆的师傅打招呼,而且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比如第二天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小姑娘要绑红头绳,小伙子也会把头发梳得纹丝不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