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鄂见闻③丨未寄出的感谢信,给她想要成为的人

30.01.2020  19:52

张叔叔,我的信到底能不能寄出呢?如果寄不出,也没有关系,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

这几天,吴函秋都在用她爸爸的微信给我发信息,希望我可以帮她寄出那封《致前线医护人员的一封信》。

原以为是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没想到却是她自发的行为。她说,因为看新闻看到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奉献,也是自己想要成为这样的人。

写信:

致前线医护人员的一封信

懂感恩的孩子,写了一封信,无法送到抗疫一线……

1月28日,朋友的朋友,托人给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提供了一条线索,说家里的女儿,正在给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写信。

写信的女孩,叫吴函秋,是利川市某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在信里,她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征(争)打响了,有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她致敬医护人员,说他们“有的不是兄弟姐妹,却胜似兄弟姐妹;有的是兄弟姐妹,却不能像普通兄弟姐妹一样嬉戏;有的是夫妻,却不能像普通夫妻一样吃顿团圆饭。

字迹很工整,每个字都似尺子量了一般,虽然偶尔蹦出几个错别字,却不失淳朴可爱。

初衷: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你们一样的医生

不是家长指导的,也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自发的行为,听到这里,我有些意外。

这几天,我看新闻,觉得前线的医护人员比较辛苦,就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吴函秋说,她记得,自己小时候,爷爷奶奶生病,是医生救了他们,从那时起,他就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

在信的末尾,她如此表白:“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你们一样的医生”。

感动:

给现下最忙碌的人一丝惊喜

我也很意外,我这几天,常在催她写作业,没想到她在写这样一封信。”吴函秋的父亲说。对女儿的举动,他也有些出乎意料。

从幼儿园开始,小家伙就给家人说自己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她喜欢戴着听筒的感觉。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是尽量培养,但也不知道怎样培养。”吴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最近,无论村里、乡里、县里、省里乃至全国,最最忙碌的,也正是医护人员。在被“”的村里,路面上很难看到人影,可是村医务室,时不时会有戴着口罩的访客。

一线医护人员的忙碌,可想而知。

吴函秋的这样一封信,记者不知道该寄往何处,该寄给谁?也许,通过新闻报道,也是一种“寄出”,让更多人看到,也不枉她“无论收不收得到,都要继续写”的承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