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乐山当过环保志愿者 在华岩寺做过义工…这次,他要去国外义务教汉语
沈福海与他在青海支教时的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民族歌舞、五禽戏……7月3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沈福海正进行着各种中华才艺培训。
在这里进行39天的培训后,沈福海将前往多哥的洛美大学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大学期间,沈福海服过兵役、支过教、做过环保志愿者、去台湾交流学习……经历丰富的他表示:“要用一颗甘于平凡的心,为老百姓做实事,所以愿意去国外做志愿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军营生活让他自律与勇敢
沈福海在2013年就考入川外,但18岁的他给自己规划了一条特别的道路——保留入学资格,先参军入伍两年。
那年9月,沈福海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从家乡河南来到青海玉树,然后抵达位于偏远藏区的高原营地。
军营位于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常年干燥、风沙也大,这里每年从9月到次年4月漫长的寒冷也远超沈福海的想象。扛过高原反应的考验后,沈福海进入新兵连训练,出早操、练习队列或擒敌拳……3个月后,沈福海被派往某基层连队。在连队里,沈福海和战友们一起建设营区,为当地人民进行保卫安全等各种服务。
沈福海还被任命为连队的文书,中午或晚上战友休息时,他便对文件档案归类,还通过优化管理系统和建设局域网等方式,实现了对微机室和图书室的科学管理。
让沈福海很有成就感的是,在连队时,他建议连队发挥一些战友的特长,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丰富文化生活,比如书法、轮滑、画画、象棋等,“现在,这些兴趣小组还会经常开展活动。”
“军营让我更加自律与勇敢,这是让我受益终身的事。”因表现出色,沈福海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连续两年都到青海支教
“每片土地都有她独特的地貌特征,即使离开很久,你也会很快地认出她。比如那山的起伏,那天上的白云,还有那河的水流……”2015年9月,沈福海回到川外,开始他迟到两年的大学生活。
虽然远离兵营,但沈福海常常会梦见那里的山山水水,他心里有一份放不下的牵挂。原来,在青海服役时有一次他和部队去基层慰问,了解到当地的教育情况后,沈福海就萌生了以后来这里支教的想法。
2016年和2017年暑假,沈福海动员身边的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索加乡牧村的一所寄宿小学,自费义务支教。
索加乡是长江的发源地,海拔5000多米,素有“万里长江第一乡”和“天边的索加”之称。在这里,孩子们由于6月份要放“虫草假”,暑假期间正好上课。沈福海就和同学们教大家语文、音乐、美术等,晚上在帐篷里用投影仪给孩子们放《可可西里》等电影。他觉得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和孩子们在蓝蓝的天空下,坐在草地上,一边吹笛子一边聊他们的梦想,“有的孩子想上天做宇航员,有的想做小提琴家,有的想做漫画家……”
支教之余,沈福海和同学们还深入当地牧民的生活,和他们一起牧羊、制作奶酪,收集记录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特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沈福海对有“环保卫士”之称的杰桑·索南达杰(这里是他的故乡)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影响也促使他后来去从事环保、文化交流等志愿活动。
在志愿服务中明白人生的价值
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沈福海大二时被选派到台湾华梵大学交流学习,学文字学、禅学,以及如何制作古琴等;大三时,沈福海又被学校选派到泰国孟凯中学实习,给当地学生讲汉服、茶艺、古琴等知识。
利用周末时间,沈福海会去歌乐山担任环保志愿者,有时也去华岩寺做义工,“华岩寺晚上有很多公益班,比如古琴、蜀绣、古筝等,感兴趣的居民都可以免费去听课。”这些活动也让沈福海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大三暑假,沈福海又和兰州大学等国内高校的8名大学生一起,成为浙江温州睦睦自然科普园的首批体验官(志愿者),去参与园区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这个位于楠溪江畔原始古村落的园区,距离温州市大约一个小时车程,是正在打造的自然科普园。沈福海回忆,自己和队友要调研园区植物、动物的分布情况,绘制动植物图鉴并进行影像图像填充;还要绘制园区地形图,帮助设计规划气象站、观鸟台等,“目的就是通过生态修复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树立动植物保护的观念。”
如今,大学毕业的沈福海即将开启下一段不寻常的旅程——他放弃了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工作机会,将前往多哥的洛美大学孔子学院做一年汉语教师志愿者。
“在部队的经历让我明白——要怀揣一颗甘于平凡的心,为老百姓做实事;在一次次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我更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以我选择去国外做志愿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沈福海说。
原标题:服过兵役 去过青海支教 做过环保志愿服务 放弃大型跨国企业 他去国外做汉语教师志愿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