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巴渝工匠”:模具工牵头搞研发

25.04.2016  15:17

 

    工匠名片

    李晓兵,男,43岁,重庆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机修制模班长。

    推荐理由

    在一线从业23年,制作的模具品质较高,又参与了13项专利的研发,可谓“文武双全”。

    曾获荣誉

    綦江区“五一”劳动奖章、綦江半轴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去年年初,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小组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对半浮式半轴锻造工艺进行改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出意外,模具工李晓兵再次入选技术研发小组,并且是以牵头者的身份。

    事实上,李晓兵也的确没有让公司失望。今年3月份,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李晓兵就带领团队完成了任务,成功改造了半浮式半轴锻造工艺。新工艺使公司汽车半轴的使用寿命次数比国家标准多了70万次,也让公司在生产汽车半轴时的加热和锻造耗能降低了15%。

    一个一线工人能够参与技术研发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对李晓兵而言,这却是常态。

    2009年,荆江汽车半轴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每个月的产量是2万多根,但订单量却达到了4万多根。“当时,有订单我们却不敢接,有钱也不敢赚。”工会主席赵德祥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成立了“技术研发小组”,希望通过改进当时的技术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李晓兵以一个模具工人的身份入选了该小组。

    李晓兵为何能入选?

    “因为他能文能武在公司是出了名的。”赵德祥说,能武,是指他在一线搞生产,别人只能做1-2种工序,他却能做4-5种,他做的模具,比别人的更好用、更耐用;能文,是指他很爱琢磨,平时就喜欢提出很多新想法。

    那段时间,李晓兵白天忙着生产,晚上则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各种技术方案。有一次,小组讨论得很晚,回家后他很快就睡着了。但在梦里,他还在与同事们讨论各种方案,等醒来后,他就把梦里的灵感整理出来,再拿去小组讨论。

    后来,小组成员们提出,把以前一次只能钻一个孔的机器“升级”到同时钻多个孔,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按照这一思路,李晓兵和团队利用当时的旧设备,自制改造出了多轴齿轮箱,并据此研发出了“多孔钻钻头”专利技术,实现了机器从只能一次钻1孔到同时钻6孔的突破。这项技术让公司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一倍,汽车半轴的月产量也达到了4万多根。

    李晓兵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了。

    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他一边从事一线模具生产,一边和团队一起改造完成了50余套锻造、钻孔模具,让这些模具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约20%左右,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约50万元。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李晓兵共参与了公司13项国家实用型专利技术研发,这些新技术让公司每月汽车半轴的生产量达到了6万多根,并逐步向月产8万多根迈进,年销售额也因此达到了1.5亿元。

    “只要我还能思考,我就会一直想法研究新的技术工艺,这样才能让公司变得越来越好。”李晓兵说。(记者 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