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堂背靠着的小山堡 曾是沈钧儒、茅盾等历史名人的居住活动地

27.07.2017  19:52

据微渝中,说起马鞍山

对渝中区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有些陌生

但说到重庆人民大礼堂

大家伙就晓得了

大礼堂背靠着的小山堡

就是马鞍山

小编了解到

近日

作为重庆市28个传统风貌街区

渝中区10个传统风貌区项目之一的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整治修缮工作启动

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

有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片区

市民可来这里休闲、娱乐

游客逛完三峡博物馆、大礼堂

可以来马鞍山感受重庆本土文化

那么这里究竟有哪些历史建筑?

将采取何种方式修缮保护呢?

历史 沈钧儒、茅盾等名人居住活动地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项目地块范围内

共计有65处建筑

主要以砖混、砖木结构建筑为主

多属于抗战时期及建国初期的特色建筑

该片区曾经是沈钧儒、史良、李公朴、茅盾等

著名民主人士居住活动过的地方

他们在重庆从事抗日救国、

和平民主建国运动达八年之久

也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同各民主党派、进步民主人士

聚会、座谈、共商国事的重要场所

片区完整地保留了抗战时期

和西南大区建设时期的辉煌物质文化

记录了抗战时期众多民主人士的奋斗生活轨迹

也承载着这座城市70年的历史风云变幻

保护 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

该项目将以

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传承文化 的设计理念

原貌呈现 为原则

风貌整治、环境整治、排危整治 的修缮实施方式

还原 青砖黛瓦,绿树红墙 的历史文化风貌

原汁原味保留街巷空间和建筑特色

具体来说

就是尊重民国传统建筑风貌

提取建筑元素

以现代手法重新诠释马鞍山历史文化风貌

融入场地原有的抗战文化元素

打造怀旧的抗战人文景观

充分利用垂直空间

如壁画和浮雕

将狭长的街巷及建筑立面

转变为重庆市井生活的人文场所

打造立体式景观从而丰富人的体验性

保留或局部移植原有大树

利用植物、雕塑艺术化处理现状堡坎、护坡

再现充满历史文化的

空间肌理、绿化景观和建筑场景

形成

被历史雕刻的街巷,品味记忆中的时光

的马鞍山印象

对于马鞍山来说

改造是重生

也是新开始

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原标题:被历史雕刻的街巷 品味记忆中的时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