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不会的题就上网找答案 孩子依赖网络让家长很头痛

13.04.2015  08:22

  老师建议家长可从三方面入手,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

  这段时间,郭女士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一碰见不懂的就上网搜索。这让她很是头痛。

  做作业身边放着IPAD

  最近,郭女士有点纳闷,之前快下班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小汶(化名)就会打电话催自己回家教她做作业。可这段日子,小汶的领悟力似乎一下就提高了,不用教了。

  直到前几天,郭女士回家看到小汶正在写作业,身旁摆了台IPAD,页面停留在搜索词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义成语是什么?才明白女儿这段日子都请教网络了。

  在郭女士的询问下,女儿告诉她,班上同学参加画画比赛、写作文、做数学题也都寻求网络帮助。有一回,小汶的一名同学参加画画比赛,比赛设定了主题,这个同学就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画作,稍做修改后参加比赛。

  昨天,晨报记者在渝中区一所中学和小学分别做了调查,发现利用网络来完成作业的学生还不少。

  孩子们罗列出平时用电脑做的3件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玩游戏、听音乐和查资料,真正用电脑来进行学习的孩子少之又少。

   家长老师都有责任

  家长吴女士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时候小孩子回家问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家长通常都会用一句话打发,“网上搜索一下都有的。

  “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南岸区某小学张老师说,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老师们也开始习惯在布置作业时跟电脑搭点边,比如让孩子去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上网写博客等等。

  巴蜀小学老师田冰冰说,针对孩子做回家作业时依赖网络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家做作业时,限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2.让孩子多一些读课外书的时间,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纸质书籍及课外活动,减少孩子对电子信息的依赖。3.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孩子通过网络工具去查询资料,并整合它的回答和见解。这样既让孩子认识到网络工具的益处,同时也让他明白这些工具是用来搜索各类信息的,而不是题目的答案。让他在使用时的出发点发生转变。

  微博互动

  @重庆晨报

  @小城菇凉辫子长:我们并不能阻止时代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事物和产品本身没有好坏,好坏只通过使用他的人及使用的方式来反映。但确实快速化和碎片化信息时代,媒介的和信息的“断片”和转瞬即逝让人变得浮躁,失去了独立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许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娱乐至死”的结局。

  @人鬼道:禁用不可取,中小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推行人脑独立考核和人脑电脑结合考核。

  @光头强566:快是快,好是好,就怕养成不动脑的习惯,养成依赖性,一遇到问题就上网查,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创性、创新思维受阻,怎么办?

 记者 林祺 实习生 革奇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