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学子在尼泊尔的特殊旅行:为76个家庭拍照

13.04.2017  08:12

虞喆灏在教孩子们学摄影

虞喆灏为住在帐篷区的家庭拍摄的全家福

全家福,一张小小的照片,方寸之间承载了人们对于团聚的渴望,对照片里的人而言,那是穿山越海的企盼和无法割舍的血缘。

今年2月,25岁的西政学子虞喆灏偶然了解到,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Chuchechepati帐篷区,生活着500户地震受灾家庭,那里的小孩从未见过相机,更没拍过照片,他便想用拍摄全家福的形式,给那里的朋友送去祝福与问候。

于是在2月5日,虞喆灏背上行囊,独自前往尼泊尔,踏上了为期15天的特殊旅程。

虞喆灏和“摄影小分队”的孩子们

特意在国内购买了打印机和相纸 

背40斤行囊独自来到地震帐篷区

虞喆灏来自江苏常州,是西政2010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如今已考研成功,被西政法律硕士学院拟录取。

昨日,记者在西政校外的一家咖啡厅见到了虞喆灏,据他介绍,爱好摄影的他在今年2月偶然了解到,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Chuchechepati帐篷区,生活着500户地震受灾家庭,那里的小孩从未见过相机,更没拍过照片,一张全家福就更是“奢侈品”,他便想给他们拍摄全家福。“在中国,人们把家庭合影称为‘全家福’,因为我们相信家和万事兴,家人团聚是一种福气,能给未来带来好运。”

1个相机、1个脚架、2个镜头,除了这些基本的摄影器材和两三件换洗衣服外,虞喆灏40斤的背包中还有两样特殊的东西,1台便携照片打印机和360张相纸。“帐篷区没有电脑,手机也是稀罕之物,如果不把照片打印出来,他们如何收到这份来自中国的特殊祝福呢?”虞喆灏称,于是,他特意在国内购买了打印机和相纸,带到那里去。

虞喆灏拍摄的尼泊尔小朋友

孩子们踊跃组成“拍照小分队” 

10个晚上为76个家庭拍了全家福

去到帐篷区后,虞喆灏发现,白天大都是孩子们在家,大人在外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会回来,拍摄行动只能留到晚上进行。

白天,他就给孩子们拍照,孩子们对每一件摄影器材都很感兴趣,“当照片随着‘咔咔’声一点点打印出来时,一个个小脑袋也跟着节奏摇摆。”虞喆灏称。

虞喆灏拍摄的尼泊尔小朋友

到了晚上,虞喆灏开始全家福拍摄行动。没有电的帐篷区伸手不见五指,七八个孩子踊跃组成“拍照小分队”协助拍摄,有的拿着手机照路,有的帮忙背着相机,有的则向住户说明来意并询问是否要拍摄全家福……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位60岁老人,他一直默默的跟在我们身后。”虞喆灏称,他主动询问老人是否要拍摄全家福,老人称自己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家里仅剩自己,他决定为老人拍一张照片。照片打印出来后,老人借着手机微光,拿着这张“一个人的全家福”端详良久。

虞喆灏每天晚上要拍到10点才离开帐篷区,他称:“10个晚上为76个家庭拍了全家福,还有96个小孩的笑脸,只要看上一眼,那种幸福感早已洗尽疲惫。”

虞喆灏

当老师教小朋友拿相机学拍照 

摄影课成为爱与感恩的“人生课”

看得多了,孩子们也跃跃欲试,期待能当一回“小小摄影师”。在行程结束的前几天,虞喆灏为孩子们上了三堂有意义的摄影课。他介绍,第一堂课是拍狗狗,在帐篷区,小狗随处可见,它们也是孩子们的忠实伙伴,这堂课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相机,如何对焦和按快门;第二堂课是拍人物,五六个孩子一组,大家相互拍,既当摄影师也当模特,这堂课教孩子们基本构图;第三堂课是命题作业——拍一个重要的人,并在照片后写一句话,这堂课教孩子们爱与感恩,体会拍摄真正的意义。

虞喆灏为独居老人拍摄的“一个人的全家福”

“虽然是第一次拿相机,但他们却极有天赋,拍出的照片都很有想法。”虞喆灏称,第三堂课的命题作业,一个小男孩拍了他,照片上留言“我希望你不要走!”让他十分感动。

“15天很快就结束了,行程短暂却很充实,遗憾的是带的相纸太少,没能给500个家庭都拍上全家福。”虞喆灏称,这只是他“全家福行动”的第一步,他会继续坚持下去,也期待能够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继续这场行动!

临空都市报记者 蓝倩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这才是最美的风景 西政学子尼泊尔特殊旅行:为76家庭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