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实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今年9月,我市将从秋季新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如何让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市政协委员呼吁,应尽快实施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新高考”来临,学生选科有困惑
市政协委员、重庆昭信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睫在一组调查数据中发现,在大一学生中,有近50%的人认为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有63.8%的学生填报大学志愿时没有考虑过将来从事的工作,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仅13.9%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感兴趣。
今年秋季,我市将从新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市政协委员、民盟九龙坡区委会主委刘建认为,高考改革将主要带来三个变化:一是高考科目改革,未来高考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三个主学科必考,其中外语考两次,语文、数学、外语分数都是150分,后一个“3”则是由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个学科中自我选择3科参考,选考方式总共有20种组合。二是高考志愿改革,新高考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高校录取不再有一本、二本,再关注一本上线率、重点大学升学率已经没有意义了。三是高考加分改革,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特长生的选拔将主要依靠自主招生,同时积极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尤其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实践。
“高考改革目的就是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吴睫坦言,面对“新高考”,学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困惑,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不是十分清楚,对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也有些茫然。面对“6选3”选科,该如何选,如何选大学、选专业,以及对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也都没有清晰的定义。
中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自主选择权呼唤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刘建认为,由于重庆市新高考相关落地政策还未出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部分区县普遍未专门就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出台文件和办法,也未将其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资、课时、教材等方面均无统一安排。
刘建对已开展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区内学校调研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被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和升学指导,暴露出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内容贫乏,只关注与高考填报志愿相关的内容,缺乏对学生性格和兴趣的了解,违背高考改革突出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初衷。二是缺乏阶段性,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高度雷同,忽视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未能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无法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三是教育形式单一,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和活动课的比例偏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吴睫同样认为,要推动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更好实施,帮助中学生认识职业,通过对不同职业的体验和感受,更清晰地找到自我学习、成长、发展的方向。教育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培育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高中生必修课
“职业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教育应当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吴睫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增加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规划意识,尤为重要。
他建议,充分借鉴浙江、上海等地的试点经验,完善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组织专家编印统一教材,组织教师进行岗位能力培训;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高一、高二阶段必修,高三阶段选修,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决策、管理和发展。同时,希望由政府主导,推动建设“重庆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验馆”,作为我市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配套,成为我市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体验中心,通过体验感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从而做好由“学业规划”到“职业规划”的良好过渡。
刘建也提案建议,将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一门系统化课程,在课时、专业教师、专门教材等几个方面努力,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实施。
编辑: 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