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出台最严水质考核办法 只为让璧南河清水长流
璧山区璧南河,工作人员正在远程监控水质。记者 谢智强 摄(资料图片)
“我们制定了最严的考核办法,启动最大规模的专项整治,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压力的层层传导以及精准施策,让承载了璧山70%人口和经济的璧南河,永远清水长流。”8日下午,璧山区水务局副局长刘铁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前不久,璧山区开展两个月一次的水质保护集中督查来到福禄镇,对该镇养鱼池整治、新增污染源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查考核。自去年该区新一轮水质攻坚战启动以来,这已成为一种常态。
出台最严水质考核办法,层层传导压力
刘铁介绍,璧南河全长73公里,属长江一级支流,从北向南贯穿璧山全境,涉及璧山9个镇街。曾经,由于污染严重,璧南河长年臭气熏天,沿河居民苦不堪言。
2010年,璧山区启动璧南河综合治理,通过“河外截污、河内清淤、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系统治理,曾经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河”。由于系统治理成效显著,2017年,在中国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中,璧南河成为重庆唯一入选“最美家乡河”的河流,被评为中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范”。
“璧山十分重视璧南河水质的持续保护和提升。”刘铁说,去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虽然璧南河清澈了,但水质却仍未达到国家要求,在断面监测的数十个指标中,时常有几个指标达不到要求。璧山区随即启动了新一轮水质攻坚战,并制定了最严厉的水质考核奖惩办法,层层传导水质保护的压力。
“璧南河沿途的各个镇街,在河水流入和流出地都设立了水质断面监测点,每月对最主要的COD、氨氮、总磷等进行监测。”刘铁介绍,如果水质达到要求,就会给该单位划拨10万元工作经费,而一旦没有达到要求,不仅考核要扣分,还要扣减该单位10万元的财政经费。
这种奖惩分明的方式,让璧南河沿线镇街形成了人人共抓水质保护的良好氛围。今年4月,璧泉街道被监测出断面水质不达标,被全区通报后,璧泉街道立即派人对辖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因为沉沙井淤积,导致老狮子场镇的污水管网溢流,污染河水。随后,该镇立即划拨经费,对沉沙井进行清淤和改造,对破损污水管网进行维修,解决了污染问题。
截至目前,该区共通报水质不达标35起,相关单位共实施整改项目40余个,消除了一大批污染隐患。
精准施策,启动大规模水库山坪塘养鱼池整治
璧南河经过系统治理,关闭了大批沿线污染企业和养殖场,实施了一大批环保工程,但为何璧南河水质仍旧时好时坏?璧山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与该区养鱼业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鱼池清塘、大量劣质水流出的时候,基本就是璧南河水质最差的时候。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璧山区下大决心,对全区水库、山坪塘、鱼池等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刘铁介绍,整治分为两个方面,对水库、山坪塘等水质不好的水体,通过放水、清淤、晾干、消毒、栽种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水质提升;对大量的鱼池,则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引导其进行转产或复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改善璧南河流域水库、山坪塘、养鱼池的水质。
健龙镇地处璧南河沿线,是璧山区养鱼产业较为发达的乡镇,全镇共有养鱼面积近1800亩,涉及农户250户。为了引导养鱼户转产,该镇在区里给出的连续三年、每年400元/亩转产补助基础上,还给出300元/亩的奖励,同时,通过鼓励养鱼户成片种植莲藕,发展乡村旅游。
该镇白果村村民周光福原本养鱼32亩,在政府引导下,将鱼池全部改种了莲藕,虽然还未收获,但美丽的风光已经引来不少游人。看到乡村游商机,周光福拿出自己的积蓄,准备打造一个星级农家乐。“养鱼其实挺累,我现在年纪也大了,要是今后能吃上旅游饭,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喜事。”周光福笑着说道。
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
为了持续提升璧南河水质,在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璧南河流域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璧山区还对可能出现的新增污染源上了一道“紧箍咒”。
“在新出台的《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中,我们将新增污染源作为了一项重点考核项目,凡是出现了新增污染源的,除了考核扣分外,还要扣除镇街当年财力的1%。”刘铁说,在这道“紧箍咒”的制约下,镇街对洗车场、养殖场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项目十分谨慎,都会优先报区生态河长办备案,在获得同意后,才会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最后的审批。
来凤街道是一个沿河镇街,随着九永高速和黛山大道的建设,该地车流量剧增,不少商家看中当地的洗车业务,纷纷向街道申请开设洗车场。街道在接到申报后,立即向区生态河长办进行备案。
为了解实际情况,区河长办相关人员到来凤街道实地走访,认为有必要增加洗车场,但有2个申报地点距离河边太近,且接入管网困难。最终5个申报商家中有3个获得批准。“通过这种机制,今年以来,璧南河流域没有新增一个污染源,为保护好璧南河水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刘铁说。
编辑: 赵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