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68)| 彭水郁山擀酥:解放前订婚聘礼必有擀酥 有人为此弄丢媳妇儿

18.06.2017  07:32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种类繁多,尤其是西式糕点占了大半江山。但是对于生活在彭水县郁山镇的人来说,逢年过节,一定要吃一种有着两百年历史的点心—擀酥。

源于清嘉庆年间 秘方留传至今200多年

郁山擀酥饼--以工艺独特,取料考究精细,食后丹桂余芳,以香、酥、甜、脆、爽口而信倍青睐,是忠县著名的地方名特食品。有名人食后曰:"食尽江南珍馐味,始知郁镇有擀酥"。1990年在四川省商业厅召开的国际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擀酥”,并收录《彭水优质农副产品集锦》。

郁山擀酥饼源于清嘉庆年间,由“严富春斋”名师研制而成,其秘方留传至今200多年历史,至今,郁山擀酥还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工艺。

郁山擀酥饼,近,酉、秀、黔、石、彭等地区名特食品超市均坐镇。远,销往北京、武汉、上海、福建、广东等地。

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解放前订婚聘礼必有擀酥

据传,自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以后,四川学政使每三年要前往酉阳主持考试一次,路过郁山时,郁山巡署都要具备佳肴相待。光绪中,学使吴庆坻路过郁山,侍者端上擀酥饼四个,吴学使吃了几个后,十分满意,席也不坐,把剩下的几个也吃了。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最后一任学使郑沅经过郁山,巡检署照例备上美味佳肴,席上还添了一盘擀酥饼,郑学使取用一个之后,赞不绝口。因为前后学使的推崇,郁山擀酥更日益蜚声于边区各县,每当达官显贵前来县署都先派人到郁山采购。解放前,民间订婚,如无擀酥作聘礼,多受非议,个别甚至为此好事告吹。因此,郁山擀酥经常供不应求。

民国时期,擀酥饼在郁山得到迅速发展,除严富春斋外,殷氏家族“凌鸿盛斋、段永顺斋”也学习研制擀酥饼。解放后,郁山区供销社建厂组织规模化生产,郁山擀酥饼的技艺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承。20世纪80年代市场放开后,郁山区供销社停产,随后冉隆权、罗登文相继去世,杜业德、殷勇等人又各自开设家庭作坊继续生产郁山擀酥系列产品,供应市场。

三大步骤环环相扣 仅馅儿就有20多种材料

这个擀酥,酥到什么程度?刚出锅,捻一只送入口中,必须另一只手托着,否则酥皮能掉你一身。入口表皮酥香,馅儿料清甜绵软。

制皮、制酥、制馅,这是制作擀酥的三大步骤。

制皮时,要将精面粉蒸熟后晾干并打碎,然后用细眼的罗筛筛除颗粒较粗的面粒,加入适量的熟猪油并揉搓均匀。

制馅时,要将黄豆面、花生、芝麻、冰糖等20余种材料按比例进行搭配,并调和均匀,每一种调料的比例都将决定擀酥的口感。

制酥时,先将制作好的酥包进面粉皮,再将包好酥的面皮擀制均匀,然后把制作好的馅包进擀制好的面皮中,再把包好馅的面团放入模具成型,最后再把压制成型的擀酥饼放进装满白芝麻的簸箕中,使其一面粘上白芝麻。

馅儿是类似红豆的赤小豆,口感细腻柔和。另外还有陈皮、花生碎、瓜子仁、冬瓜糖、桂花蜜、白糖、冰糖、熟面粉、猪油,总共十种材料。最后再裹一层芝麻。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传统的模具:除了经典的圆形,擀酥历来还有罗汉、恭喜发财等具有浓郁传统民间特色的形状。吃一个擀酥,好兆头满满。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造型特殊的锅,上下两个成为一套,下面的平底锅文火,上面半圆形锅猛火。两种不同的火候一上一下,而整个烘烤的时间只有大约一分钟,这短短的时间,是对制饼师傅手艺的极大考验。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代浩军跟着母亲学做擀酥,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他做的“戴记擀酥”在郁山镇、彭水县都小有名气,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

综合自第1眼 华龙网 新华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