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峰山有一片树龄超百岁的古梨树

08.03.2015  10:35

 “梨树王”粗壮的主干,一个1.75米高的汉子只能抱到它的1/3。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说到虎峰山,重庆市民第一时间都会和桃花节联系在一起。虎峰山桃花节的主体为面积达2000亩的桃花山,除姹紫嫣红的各色桃花外,山上还有梨花、李花、海棠、玉兰以及开放在山野间的木姜花。深山密林之中,还有云泉湖、五彩湖、一碗水、鸡冠石、松石涧等自然风光,以及观音庙、神仙脚印、虎峰马迹、虎峰寺遗址等人文景观。而在虎峰山麓的乔子岗社,还隐藏着至少20棵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梨树。重庆晨报记者日前经过实地考察,揭开了这些古梨树的神秘面纱。

寻访:虎峰寺遗址已荒芜

重庆晨报记者此行最初目的,是探访虎峰山顶的鸡冠石、虎峰马迹与虎峰寺遗迹。虎峰山地处缙云山脉中段,属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山脚聚仙桥处海拔305.1米,主峰鸡冠石顶海拔677.9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很久以前,虎峰山上虎患严重,人们从巴县去璧山只能绕道而行。此事为天帝所知,便遣川主神灵李冰到此驱除虎患。李冰在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的帮助下,顺利驱除虎患,并在密林中辟出一条路来,使人们可以就近往返于巴县与璧山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虎峰古道。为纪念李冰的功绩,后人便在虎峰山的主峰鸡冠石建寺为祭拜之所。

3月3日,沿着已有些荒芜的石梯,记者来到虎峰寺遗址,依稀可辨当年山门的位置。一些无头的石雕佛像散落在杂草与灌木丛中,在原来大殿位置的正前方,还有一个基本完好的须弥座,寓意福寿绵延的深浮雕卷草纹清晰可见;在荒草丛中的一块青石上,还刻有“敬献佛主座前……香台钱炉五……祈保家人”等字样,后面的落款是“嘉庆十二年”,距今也有两百多年的光阴了。

虎峰山的最高峰就在虎峰寺遗址的正后方,山峰的前端是一块形如鸡冠的巨石,被命名为鸡冠石。在虎峰寺遗址的右边,有一条攀登顶峰的小路。路旁有两块牌子,分别对鸡冠石与石壁上的摩崖石刻作了简约的说明。大意为:在鸡冠石之顶,有一对马蹄印,这就是被清同治《璧山县志》列为“璧山八景”之一的“虎峰马迹”。每个马蹄印长20厘米,深12厘米,两个马蹄印之间相距50厘米。相传川主神灵李冰在此遇上老虎,驱虎之后乘马凌空而去,马突然失蹄,在鸡冠石上留下此对马蹄印。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向岱书题:“虎峰山马迹于此”,鸡冠石侧壁上仍有“虎峰马迹”题刻,年代不详。

发现:乔子岗藏着古梨树

在攀登鸡冠石的过程中,曾家镇宣传委员雷雪霏透露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当天虎峰山村委会的负责人都去了古梨树的普查现场。

古梨树?听到这3个字,记者一行十分欣喜,当即决定从虎峰寺遗址下山,驱车前往古梨树集中的乔子岗。

乔子岗是虎峰山村的一个社,虎峰上村村委委员喻廷文说,他们现在登记的20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梨树,都集中在乔子岗社。喻廷文开车带领我们从环山公路的一个路口进入一条乡间小道,开了约1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一家廖姓村民的院子旁边,在廖家院子的屋后与旁边,分布着3棵古梨树,两棵长势良好,一棵不知是被雷劈还是虫蛀过,主干下段斑驳,上段已经枯朽,但历经劫难的树干上,依然长出了新芽与花蕾。屋后的一棵长势最好,喻廷文从车里找来一个卷尺量了一下,胸围达1.58米。不过他说,这颗梨树还不是最大的。

为了寻找最大的“梨树王”,一行人只能弃车步行,在一个叫白鹤嘴的地方,生长着一片葱郁的楠竹林,而过了这片楠竹林,就是九龙坡的地界了。楠竹林里,有5棵古梨树,由于楠竹太茂密,梨树的长势都受到影响,“梨树王”当然不在这里。

穿过楠竹林前的一片花开正盛的油菜地,便来到了一个小山岗的崖边,喻廷文指着坡下的一片树林说,“梨树王”就在那里。远远望去,虽然“梨树王”粗壮的黑色枝干与繁茂的树冠隐约可见,但环绕在周边的其他杂树却像一张神秘的大网将其笼罩。为了尽早目睹“梨树王”的风采,一干人兴奋向山下一路狂奔。

不过一路狂奔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下山的小路已经长满了荒草与灌木,还时不时有带刺的藤蔓牵挂住脚步,好不容易来到“梨树王”的近前,才发现巨大的树干被一人多高的金银花与带刺的野蔷薇簇拥着。为了丈量它的胸围,大家费力清除了金银花与野蔷薇的藤蔓,悲剧再次发生——喻廷文将卷尺放在车上了。不过不要紧,大家清理出一根金银花藤记录下胸围,后来用卷尺丈量——2.12米。

目睹:梨树王身姿极雄伟

梨树王”的主干在大约1.5米高的地方一分为二,较为粗壮的一根在大约3.5米处分出了第一条枝丫,这也是该树横向生长最长,长势最粗壮的枝丫,长满苔藓的枝干像一条扭动身躯的苍龙,向着东方。整个“梨树王”就像一对儿孙满堂的老夫妻,饱经风霜却枝繁叶茂。在“梨树王”的旁边,还有一棵古梨树,树干与树冠都略逊于“梨树王”,我们打趣的说,它就是“王后”了吧。

也许是“梨树王”与“王后”给我们带来的幸运,告别它们之后,下山的路变得十分顺畅,不一会就与环山公路会合了。而更幸运的是,我们在路口巧遇了“王后”的主人,64岁的王明康。王老汉告诉我们,“梨树王”与“王后”都是他太爷爷那一辈种下的,分家的时候,大的一根(就是我们说的“梨树王”)分给了哥哥王明治,自己分了“两根小的”。“我爸爸5年前过世,都是84岁了。”在王明康看来,“梨树王”与“王后”的树龄在百年以上是毫无争议的。王明康还说,虽然现在两根老树依然年年开花结果,但由于品种退化,结的梨子又小又不好吃,他们基本上不去采果了,“早的时候(大约20年前),大的一根每年要摘两三千斤果子,小的也要摘几百斤呢。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