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重庆19岁万州男孩放弃高考,捐骨髓救父亲

11.04.2016  08:06

  ①

  ③

  新桥医院的五楼血液科无菌舱外,每逢探视时间,总会出现一个身材消瘦的女子,她除了把亲手做的饭交给护理人员,还要接打一番电话。这个女人是41岁的唐天秀,舱内躺着的是她47岁的丈夫王德华,而她电话里嘘寒问暖的,正是他们19岁的独生子王泽源。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分处在三个地方,心里最牵动的,是他爸爸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唐天秀说,丈夫住院后不久,为方便照顾病人,她在新桥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丈夫一日三餐都要按照医嘱去做。

  而王泽源在上个月抽取骨髓后,稍事休息就回了万州老家。“儿子有点瘦,一米七左右,这次抽了骨髓过后,怕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唐天秀让儿子住在家里,是想让母亲给他做点好吃的,调养身体。

  而在医院,让唐天秀心焦的还有医疗费用问题。8日下午,记者见到唐天秀的时候,她拿出的对账单显示,已经拖欠了医院接近三万元医疗费。她粗略地算了一下,此前已经耗费了30万元左右:“把公积金的钱全取了,父母也拿出了养老钱。”在困难面前,这个自称没有多少经历和学历的女人没有低头,表示不管怎样都会继续治疗下去。

  谎言

  家人用善意的谎言向他隐瞒病情

  王德华是一名退伍军人,退役后,在万州一家街道办事处做基层工作。“去年10月的一天,他下班回家后,说爬楼梯感觉脚很软。”唐天秀回忆说,丈夫王德华的身体一向很好,每年体检也没什么毛病,加上当时并没有其他症状,所以没有当一回事,只以为是劳累过度所致。

  没想到,这种状况持续一个星期不见好转,王德华便来到医院检查。“11月3日,我清楚记得那一天。”唐天秀有些哽咽道,居然是急性白血病,医生要求紧急化疗进行骨髓移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唐天秀陪着丈夫转入了重庆新桥医院。而对于正处于高三关键阶段的儿子王泽源,所有人都隐瞒了实情,只是告诉他“爸爸生了点小病,血小板降低,需要去重庆治疗”。

  配型

  儿子的骨髓和父亲配型适合

  在新桥医院,王德华经过2个月的化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依然需要尽快进行骨髓移植。“寻找相匹配的骨髓,肯定需要较长的时间。”考虑到王德华的时间拖不起,医生建议先让亲人配型。

  配型成功率较高的直系亲属,只有王德华的弟弟和儿子两人。可是,王德华弟弟的配型结果并不理想,不适宜进行骨髓移植,这下所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王泽源身上。了解实情后,王泽源毫不犹豫前往重庆配型。“8个点位相合,父子之间十分之八的匹配度是非常少见的,一般最多也就五个匹配点。可能是老天爷给爸爸一次再生的机会吧。”王泽源和父亲的配型结果,让全家人重燃希望,也是农历新年里王家收到的最可贵的喜讯。

  手术

  时间重合无奈放弃高考体检

  为准备骨髓移植,王泽源每次需要抽400ml血进行储备。看着孩子苍白的脸颊,唐天秀有些心疼,只能在饮食上加强营养。

  但是,这所有的辛苦,都抵不上“骨髓移植时间确定在3月14、15日”对王泽源的打击。因为他高考体检也在这个时间,若准备骨髓移植就必将缺席体检,也意味着他不能参加今年的高考。

  “高考还可以再考,爸爸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选择,王泽源毫不犹豫放弃了高考。

  在重庆新桥医院里,王泽源经历了注射第一针动员剂、采集造血干细胞等过程,并于3月15日早上8点进入骨髓移植仓,抽出部分骨髓。麻药醒来之后,疼痛让王泽源一宿未眠,但他内心却是欣喜的:“这点痛算什么!重要的是我的骨髓经过血管输入到爸爸体内,能让爸爸重新建立起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

  不过,敏感的唐天秀还是从孩子没有一点血色的脸、手和指甲上,看出了孩子的不适。“他本来就很瘦,虽然年轻恢复得快,但多少还是会有影响。”如今因为手术而耽误了孩子的高考大事,唐天秀有些愧疚。

  本报记者 张旭 王珊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