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 70岁乡村义务文保员 守护国宝40年

11.06.2021  06:54

  六月初的一天,小雨淅淅沥沥,落在树林、房顶上。普圣庙里,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妻正专注地做着蒲扇。身后,一尊尊石刻静立无言,只能听见老人用刀划过蒲扇叶的声音……这是大足区义务文保员龙运高与其老伴陈贵素守护国宝的日常的日子。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大足石刻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普圣庙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金盆村一组铁马岗。造像石刻于宋代,共计造像10龛,存像29身,另存1通碑碣,分布于高3米、宽22米的崖壁上。1988年,普圣庙摩崖造像被有关单位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今年71岁的龙运高是普圣庙摩崖造像的义务文保员,他已经在这里守护了40余年。40年,在普圣庙摩崖造像七百多年的历史岁月里不值一提,而龙运高却用40年的人生岁月来做义务文保员。一句“不后悔”是这位老人给时间的回答。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在龙运高的记忆里,在他担任文保员之前,这里也有一位文保员,只身一人守护着藏在山山岭岭间的大足石刻。后来,那位老人去世,龙运高便接过接力棒,担负起守护石刻的责任。新华网 耿骏宇 摄

  龙运高是金盆村本地人,其家就在普圣庙摩崖造像附近。按照大足石刻研究院有关规定,这些文物须确保24小时都有人看守。为此,龙运高与老伴几乎住在了普圣庙,这里成了他的另外一个家。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普圣庙摩崖造像处的生活条件艰苦,只有为文物遮风挡雨的一座简陋的砖瓦房,吃喝不便。每天,龙运高与老伴要在普圣庙与家之间往返六趟。早晨八点回家吃过早饭回到普圣庙,中午十二点回家吃过午饭回到普圣庙,傍晚六点回家吃过晚饭回到普圣庙,每次仅有一个小时,晚上还要留宿在砖瓦房里。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在龙运高守护石刻的日子里,他时常要与文物对视。每天都要检查石刻造像是否存在自然脱落现象,或者其他风险,然后用电话向监控室的工作人员报个平安。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普圣庙摩崖造像所在地,环境潮湿,尤其到夏季,多有蛇虫出没。对于七十岁高龄的龙运高而言,守护石刻的同时,也要守护好自身的安全。因此,每晚睡觉之前,他都要仔细检查,确保床上没有蛇虫方才入眠。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作为义务文保员,守护文物的补贴有限,但龙运高依然面临着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养育家庭,龙运高与老伴在守护石刻的同时,也抽时间做蒲扇补贴家用。如今,家里的三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对于父母的选择不仅没有抱怨,逢年过节回家,也会同父母一起守护。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大足石刻现有义务文保员69人,平均年龄68岁。为了让这些年迈的义务文保员们更好的守护石刻,大足石刻研究院将于今年对部分文物点进行修葺。龙运高所守护的普圣庙摩崖造像处,床铺、厕所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也将得到改善。新华网 耿骏宇 摄

  守护石刻是一件不赚钱且枯燥的事情,像龙运高这样在乡村守护国宝的人,他们离开自己的温馨之家,搭建起另一个文物之家,与文物为伴,为文物保存完好,无怨无悔地贡献出自己的美好年华。新华网 耿骏宇 摄

编辑: 李海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