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拿起画笔,89岁参加艺术展,重庆版梵高奶奶火了!

06.06.2017  18:04

老人随时都在作画

慢新闻-重庆晚报消息,门开了,花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太太站在门边,腰背挺直,眼睛有神。 

89岁?老病号?完全不能跟眼前的老人划等号。这位看上去,顶多70岁出头。 

4日上午,渝中区道门口一高层住宅,第一眼见到文淑芳,我们以为这是她家哪位亲戚,直到她动作麻利地从卧室墙边搬出一摞画框,还有速写本。 

都是我画的,”她在离我们最近的沙发上坐下,“耳朵不大好了,要靠近才能听见。” 

6月1日,成都华侨城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超龄儿童——当代艺术展》。89岁的文淑芳,作为年龄最大的参展者,火了。她的画,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很有味道,让人看到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淑芳没有出席展览现场。“我都这么大岁数,身体也不好,不出这个风头。”但画作被认可,她还是有几分小确幸(微小但确实的幸福)。 

耄耋之年,体弱多病,年老失伴……如同很多高龄老人一样,在承受诸多打击后,她也经历了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的时候。所不同的是,86岁那年,文淑芳跟着女儿,拿起画笔,生活由此改变。               

笔尖下的故事逝水流年 人生百态                      

开始画的,是老照片。  在那组根据老照片描绘的,讲述逝水流年的彩画里,串起的,是文淑芳自己的故事。

 

沧桑的手与灵动的人物画

1943年,15岁的文淑芳穿着格纹短裙,手捧鲜花在校园。那时,出身资本家家庭的她,在四川南充读中学;5年后,画面切换到成都华西大学,姊妹伙出游,那时,她风华正茂,在读预科班。 

1954年,画面里多了另一半。她结婚了,枇杷山公园散步、南温泉泛舟,每一个画面,都有藏不住的笑容;又过了3年,储奇门双巷子8号陋室里,除了小夫妻,还多了个扎着双丫髻的胖女娃;接下来是母子同框,那时,儿女双全的她已读完农学院,是重庆农科所技术员,专攻小麦、红薯育种栽培…… 

老人笔下,美女是主角

老照片都是黑白的,但文淑芳作画时,全部用水笔涂成了彩色。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她将细微的个人情绪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有种灰调的怀旧感。 

体育的力与美,最能体现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对健康的追求但这不是全部。接下来,画风突变。文淑芳翻开一个2014年的速写本,都是线描,好些画面似曾相识。 

父亲为儿子牵马,体验骑马乐趣;万盛黑山谷,游客将宠物狗放在衣服背后的帽兜;连晴高温到39摄氏度,解放碑,身着吊带的热美人火辣出街……每幅作品旁都有一张图片剪报,出自重庆晚报,都是有故事有情节养眼睛那种。

以重庆晚报为蓝本,画的父亲为儿子牵马那时,她在学构图,因为身体不好,除了去医院,很少出门。不过,老太太会动脑筋。她是重庆晚报的忠实订户,从每天的晚报上剪下各种图片,时事新闻、旅游、房地产广告,取材范围不拘一格,从中选择喜欢的进行构图练习,有时觉得图片结构有缺陷,她还会自行描补。就这样,轻松过了绘画中比较专业的构图关。 

看这些年的速写本,能发现老太太的兴趣所在——美女,不是时下流行的骨瘦如柴型,而是老一代推崇的有点肉肉那种;运动,足球运动员抢球,施廷懋跳水,力与美最能体现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对健康的追求;带点幽默又发人深省的新闻,三八节,女厕蹲位不足爆满,排着长队的妇女们索性攻占男厕所,还有人在门外负责望风拦截…… 

活跃在解放碑街头的热美人                            

微信聊天  这天,因为下大雨,文淑芳没能出门。  早饭过后,53岁的儿子熊文涛站在电视柜旁耍手机,文淑芳坐在沙发上,拿起她的大屏手机拍儿子。 

不是老年机。有微信,微信收藏里,全是她自己拍的街景。白象街、解放碑、朝天门、小区花园、马路对面的小餐馆、卤肉摊、炒货摊……儿子的照片,也被收入其中。 

我现在喜欢线描。”文淑芳解释,这些图片都是素材,是她平时出门时陆续拍下的。在她看来,线条可以随便画,而配色要麻烦得多。

文婆婆喜欢用手机拍各种人物,在家里就拍儿子。

以摄影记者的专业眼光来看,文淑芳的构图实际从采风环节就开始了。她拍的儿子照片,人在画面的1/3处,不居中,画面均衡,环境透视效果好。 

儿子住在南岸,每周末过来陪她。本来想把她接去跟自己同住,但文淑芳不愿离开熟悉的地方。 

天气好的时候,每天吃过早饭,文淑芳要带照顾她的阿姨出门。 

朝天门、解放碑、湖广会馆、家乐福、永辉超市、小商品批发市场……到处逛,一边拿着她的大手机拍照取景。这是她用过的第二部智能手机,第一部是儿子给的,因为屏幕不够大,看图不过瘾,换掉了。

文婆婆喜欢画身边的社会百态

逛街自然少不了购物。很多女人到了解放碑朝天门就走不动路。文淑芳也一样。 

她喜欢自己挑衣服,睡衣、外套,每一样都要适合年龄、气质才行。这天身上穿的深色花衬衫,是她在朝天门精挑细选出来的,79元。 

还要自己去买纸,买水彩笔,虽然身在外地的女儿每次回家都要孝敬,保证供应,但自己去买,顺带讲价,不是更有乐趣?进门处那满满一柜子纸笔,就是逛街的战果。 

还有意外惊喜。有人买她的画,女儿给过她4000元,说是卖画的钱。怎么处理?“我就高高兴兴花了呗。”至于卖出去几张,无所谓。原本,她以为这世上,只有女儿才是她创作的知音。 

有段时间,文淑芳兴头很足,每天要坐着画四五个小时。“结果坐出静脉曲张,至今都得穿药店买来的专门袜子缓解。”原本儿子不赞成她走得太远,后来只有投降,出门就出门吧,只要身体允许,注意安全就成。

 

女厕蹲位不足,攻占男卫生间,有人望风

每天下午通常是她的画画时间。不需要专门的书桌画案,就一支笔,一个本,要么坐在茶几边,状态不好索性坐床上,打开手机,自己勾线条。让人惊奇的是,画画还不戴眼镜,自从60岁那年做了白内障,她一直是裸眼读书画画。 

她现在每天都要玩很长时间手机,跟女儿、画友聊微信,交流创作心得;看新闻,什么健康、运动、科技、热点,什么都看。女儿曾经问她,电视和手机,如果只能要一样,选哪个? 

文淑芳选的是手机。而以前,她和老伴一样,连老年机都不怎么用。   

文淑芳爱上手机是在学画后,女儿在外地,学习很多时候是通过微信进行。   

文淑芳身患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生活有中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被生病上医院和吃药消耗掉。由于身体不好,她一直注重养生锻炼,由老伴陪着。 

2011年老伴去世前,文淑芳还是坝坝舞积极分子,老年迪斯科、交谊舞都是她和老伴的最爱。 

老伴去世后,文淑芳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处于每况愈下的状态。

女儿熊文韵是位艺术家,就劝妈妈跟着自己学画,找点精神寄托。 

文淑芳小时候喜欢画美人图,但没受过正规培训,基本靠临摹。在单位上班时,也不过是用打格子放大的方式,画一些宣传专栏。 

女儿告诉她学画不复杂,只需要一支笔一个本,随时随地甚至坐床上都能画,文淑芳答应了。由于她有之前临摹的基础,学习起来效果很明显,很快就能把看到的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了。 

文婆婆所画住家窗外的风景

提高的是画技,改变的却是生活。开始学画的那年冬天,文淑芳因为肺心病住院。当时,科室里住的都是病重老人,以及陪伴他们的儿女、护工,抢救的场面随时在发生。但女儿发现,平时妈妈在家爱唠叨病情,但这次在病房,她不怎么讲话,眼神却比以前坚强。 

在病房里,熊文韵征得大家同意拍摄了一些记录照片,出院后,这些照片陆续被文淑芳变成了画作。那以后,文淑芳的素材转向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花园里邻居斗地主、中医诊所理疗、自家窗外的高楼大厦、解放碑妇女旗袍秀……她开始出门采风,先是一支笔一个速写本,后来鸟枪换炮用上智能手机。 

她学会微信,每隔一两天就会把新作品传给女儿,求点赞

为了及时发新作给女儿点评,她学会了微信,每过一两天就会把新作品传给女儿,求夸奖。如果没得到及时回信点赞,她还会忍不住打电话。画画的时候,“病也忘了,头也不昏了。”有时因为一张画没画好,她甚至不想吃饭。 

女儿教的是落笔即对,出手即是你自己,强调个性。文淑芳也喜欢自己拿主意,认为画画要自己觉得好,自己高兴才行,有时候还会因为坚持自己的感觉,违背教材中的规则而小小得意一把。 

2015年10月,文淑芳在重庆LP艺术空间办过一场画展,现场来了70多位老人,年长者90多岁,年轻的也有70多岁,个个穿得干净整齐。展厅很小,满眼望去,一片白发苍苍。那场景让观者无不动容。有人因此感叹,孩子成长需要关爱,老人内心的诗意更需要呵护。很多老人心中也保留着同样的善良和浪漫,和年轻时一样姹紫嫣红,只是被忽略太久了。 

学画之前,文淑芳写过诗,十多首,都是怀念老伴的。前些年她偶尔会读给照顾她的阿姨听,听哭过两任阿姨。但现在,比起诗,她更爱画,因为在生离死别面前,再美的诗都难免让人伤感。而画画,特别是那些接地气的生活场景,能让她在现实中找到平静和快乐。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路易 毕克勤

原标题:86岁拿起画笔 89岁参加艺术展 重庆版梵高奶奶火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