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锻炼要不得!7岁女童跳绳千个腰椎间盘突出

14.06.2017  08:35

越来越多市民热衷锻炼,殊不知,有些锻炼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有损健康。“过度锻炼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病例逐渐增加,严重的甚至需要动手术。”昨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陈亮副教授提醒市民。

180斤小伙腰痛得无法行走

29岁秀山小伙赵强(化名)身高1.8米,体重超过90公斤,经常发生腰痛、腿疼,严重时连基本行走及坐卧都无法完成。疼痛折磨了他3年多,作为一名职业驾驶员,无法正常工作。

5月初,赵强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一个长约4厘米巨大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造成压迫。“一般长度为2厘米突出物就算巨大,对硬膜或神经根造成严重压迫。”陈亮副教授说,赵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很严重,导致他无法正常行走坐卧。

创新手术2小时终结3年痛苦

5月底,陈亮副教授为赵强实施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加腰椎非融合动态固定术。2个小时微创手术解除赵强3年病痛,一周之内出院。

原来,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腰椎非融合动态固定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是陈亮副教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邓忠良教授指导下,于2011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当年,31岁的陈亮副教授前往美国大西洋脊柱外科中心专项进修脊柱经皮内窥镜手术技术,回国后结合临床,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腰椎非融合动态固定术两种微创手术相结合,率先在国内开展此项脊柱微创手术。

改良后的手术只需在患者腰椎作一个8毫米小切口,取出腰椎间盘突出物,其他健康腰椎间盘组织继续使用,整个摘除手术在内窥镜下完成。同时,使用经皮置钉技术进行非融合动态系统放置,既避免传统手术后遗症,防止植入异体骨所致感染和排异反应等问题,也减少腰椎后续退行性改变,有利于脊椎功能重建。

目前,这项改良新技术已得到全国同行认可,逐渐推广。今后有望扩大到颈椎和胸椎,把微创理念和治疗体系深入脊椎病患的治疗中。”陈亮副教授说,他创新的这一方法迄今成功实施400多例。其中,绝大部分由他主刀完成。他6年前完成的首个病例,至今没有复发迹象。

过度锻炼谨防腰椎间盘突出

陈亮副教授介绍,以前腰椎间盘突出是老年病,现在却成常见病和多发病,趋于年轻化。他治疗的最小患者才7岁,因一次跳绳上千个,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陈亮副教授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大部分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仅有约5至10%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他的手术记录中,最小的17岁。

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很重要。”陈亮提醒市民,避免腰椎间盘突出,首先要改变习惯,不弯腰驼背,不久站久坐。其次,不要过度锻炼,以免运动损伤致病。他特别提醒:瑜伽动作中高难度动作不适合普通人,负重暴走、登山以及长时间剧烈对抗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一旦出现腰痛、腿疼,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陈亮

陈亮,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从事骨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0余年,年均临床工作200工作日以上,先后前往德国Oberlinhaus骨科医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美国Atlantic Spine Center脊柱外科中心以及香港玛丽医院等多家专业医疗机构访问进修,具有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主要擅长脊柱外科,尤其是微创脊柱外科及退行性脊柱疾病的诊治。科研成果显著,发表论著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项目1项。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201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晚报记者 易守华 通讯员 谢禹 摄影报道

原标题:7岁女童跳绳千个腰椎间盘突出 重医附二院骨科专家提醒运动适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