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婆婆想回老家过年 怀揣万元独自返乡迷路累倒

26.01.2015  13:08
【摘要】 近日,一名随女儿进城“享福”的92岁老太因为思乡心切,竟带着万元现金独自回荣昌老家,却在迷路后累倒,幸被民警及时救助脱险。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得知,她叫张桂琴,荣昌人,今年92岁了,当天是从重庆主城区女儿家中出来,独自乘车回老家。

  春节临近,“常回家看看”已不仅是离家打拼的年轻人挂怀之事,相对于“留守老人”而言的“进城老人”群体,他们的思乡情愫,也应不容被忽视。

  近日,一名随女儿进城“享福”的92岁老太因为思乡心切,竟带着万元现金独自回荣昌老家,却在迷路后累倒,幸被民警及时救助脱险。

  其实,城镇化进程,不仅书写在那些带着梦想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还映照在乡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晚年进城的老年人身上。他们远离门前的土地,远离熟悉的乡音,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如何让这些怀有浓浓乡愁的“进城老人”尽快融城,也实实在在摆在子女面前。

  18日晚上8点左右,荣昌县广顺街道一中学保安报警称,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在学校门口瘫坐在地,身份不明。

  九旬老太独自乘车回老家

  荣昌县公安局广顺派出所民警蓝秋涛等赶到现场发现,老人衣着整齐,但显得很疲惫,神情也紧张、焦虑,身体轻微发抖。在与老人的交流中得知,她叫张桂琴,荣昌人,今年92岁了,当天是从重庆主城区女儿家中出来,独自乘车回老家。

  由于老人一时说不出女儿的家庭住址,也无联系电话,民警在安慰她不要着急后,将她接到派出所,并端来热饭热菜。老人吃饱后,精神也好多了。

  想以前在老家过年的味道

  “大女儿前几年把我接到城里享福,我好久没回老家了。”在派出所,张桂琴对民警蓝秋涛说,来城里几年了,自己一直不习惯住高楼,上上下下都要坐电梯,过春节也没有老家闹热,看到今年快过年了,就特别想以前在老家过年的味道,想回去住一段时间,看看老家的玩伴叙叙旧,给村里的孙辈们发过年钱。

  老人边说边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里面竟然有1万多元现金。

  家乡变化太大迷路了

  “儿女都忙,都没空,我就自己走出来了。”老人说,大女儿一家人对她很好,但她就是心里总觉得缺了什么,眼看要过春节了,她越发想回老家看看,从重庆乘车到荣昌后,没想到广顺变化太大,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回老家的路了,后来走累了,天也黑了,就坐在了学校门口。

  摸清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民警通过查询人口信息,终于联系到她的大女儿。当晚10点许,老人的大女儿陈女士一家赶到广顺派出所接走老人。

  女儿疏忽了母亲思乡情感

  “母亲这段时间一直在念叨想回广顺老家看看,我们都忙,就没把老人家的话放在心上。”陈女士告诉民警,母亲独自出走后,他们十分着急,正在四处寻找。

  “年纪越大越想故乡,是我们疏忽了母亲思乡的情感。”陈女士表示,自己父亲多年前去世,为了尽一份孝心,让母亲过得更好,也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独,一家人就商量着把老人接到了城里生活。春节期间,自己一定会满足母亲的心愿,抽时间陪老人回老家走走看看。

  声音

  孝顺孝顺 孝过了还要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来到城市,根据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子女站稳脚跟后,都会考虑把父母接来一起住,或者是老人为了助落脚他乡的子女一臂之力,在主城的老年群体中,来自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进城老人”,一个新的词汇也由此诞生。

  “目前,居住在主城区的‘进城老人’,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特殊群体。”昨日,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赵昆生介绍,老人入城了,但放弃了家乡熟悉的社交关系,需要面对复杂的代际和家庭关系,需要面对陌生的人群和城市生活,很多老人在焦虑和孤独中默默打发时间,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孝顺孝顺,孝过了还要顺。子女把在乡下的老人接进城,提供给老人优厚的物质生活,是为孝,但子女顺从父母的心愿,让父母爱住哪里就住哪里,就属于顺的范畴了。”赵昆生认为,“进城老人”的乡愁问题,反映出这一群体的精神生活上的孤独。许多子女将在乡下的老人接到城里一起享福,孝心可嘉,但不少子女在关心了父母的物质生活后,缺乏对老人精神生活的关注。

  赵昆生认为,其实农村与城市的物质生活差距目前已经不大,年轻人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老人爱住哪里就住在哪里,尽可能给老人提供好的物质生活基础就是了。

  微调查

  老人的乡愁 进城了,没找到家的感觉

  “进城老人”这一群体的乡愁为何这么浓?昨日,记者对10位年龄在60~70岁之间、跟随子女生活的“进城老人”做了调查,发现三个主要原因让他们越发想念老家。

  孤独感数十年的生活习惯突然改变,周围又没什么朋友,就连打牌、散步等都难以找到伙伴,与其他人的思想交流有差异,难融入新圈子,主要在家里做点家务、带带孙辈等。

  道路多很多老人生活的家乡道路和交通简单,随便走都不会迷路,遇到的都是熟人。但到城里后走错一个路口,可能就不是同一个地方了。另外,以前在老家走一圈,半个小时能逛完,可到了主城,逛一个商圈就要一两个小时。

  不自在过马路要等红绿灯、要走斑马线,有时候等不及就冒着危险去闯,出个门又怕子女担心,感觉来到城市无所适从,没有在老家自由自在。

  儿女的孝顺 接进城,让父母“过得惯

  把父母接进了城,如何让老人们排解乡愁,来看看这3名子女是咋做的让父母在城里“过得惯”。

  ■制作老家电话簿

  彭君(32岁,老家万州):母亲年过六旬,今年是进城的第三个年头。我在主城因工作忙,常回家看看根本做不到,就把母亲接来一起住后,为帮助她适应新生活,专门整理了一本老家的电话簿,记录着家里邻居和亲朋的电话,以备她想家时,给亲戚朋友打打电话,煲煲电话粥,周末时,还陪着她去周边区县淘些土货,帮助老人打发时间。

  ■鼓励结交新朋友

  李媛(36岁,老家四川广安):母亲今年63岁,四年前接到北部新区九龙湖畔小区。她刚开始人生地不熟,不愿意出门,做完家务后便看电视,日子久了,整个人也没了精神。后来我鼓励她在小区结交朋友,跟着跳坝坝舞,学习下棋。如今她的城里生活丰富,也不像以前常提老家了,偶尔想起,便打打电话或者回去一趟,以解思乡之情。

  ■抽空回老家聚会

  周红(39岁,老家铜梁):父亲今年70岁,一年前动了手术后,我就接他到新牌坊住在一起。刚开始父亲很不习惯,说没有老朋友,也闻不到农村带有泥土气息的空气。后来得知他的心思后,只要老家有聚会,我就尽量抽空陪他回去,住上个一两天。慢慢地,老人既喜欢农村生活,在城里也过得惯了。商报记者 吴光亮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