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后悔染上毒瘾: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02.06.2017  16:36

十几岁是花季的年龄,他却因毒品迷失在了花季里。6月2日,2017年渝北区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暨华中学举行,孩子们也听了一堂“特殊课”: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学员小飞(化名),以自己从吸毒到戒毒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毒品的危害。

年轻的他后悔染上毒瘾

给学生上这堂“特殊课”的学员名叫小飞,今年17岁,看上去还有些腼腆,但小小年纪却曾因交友不慎深陷“毒潭”。小飞是綦江人,父亲生性暴燥,而且酗酒回家后大吵大闹,母亲和他常常害怕得抱在一起。在他6岁那年,母亲忍受不了离婚,小飞跟着父亲生活,但在家里根本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幸福的家,有爱自己的父母,小飞更加自卑、自闭,后来只得用逃学、上网等方式来逃避。伤心的妈妈给他联系了一所中专学校,但这并没有抹平小飞的心理创伤。

小飞认识了不少社会青年,13岁那年,小飞看见他们拿出白色粉末放在锡纸上,再用打火机将烤出的青烟吸进去,就非常好奇。听说吸了这个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打游戏也可以几天不睡觉,自己就试着吸了一点,“毒品最恐怖的就是,当你有了第一次之后,就再也容不得你拒绝第二次、第三次……

小飞说,后来,就经常约上朋友聚在宾馆里、宿舍里吸毒,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由于没有购买毒品的钱,2012年9月,小飞在中梁山附近抢劫时被抓获,因是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但小飞并没有就此收敛,出来之后仍然和那堆朋友混在一起吸毒,直到2016年3月,小飞再次因为吸毒被处以强制隔度戒毒两年。

民警的教化和亲人的关爱,让我很后悔,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拒绝毒品”,小飞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

帮助中小学生远离毒品

现场,暨华中学的学生们看了毒品危害的案例,听了重庆市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所学员小飞的讲述,更加了解毒品的危害。同样是花季的男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给他们的触动特别大。 

渝北区禁毒办的工作人员们,还为学生发放了《家庭禁毒手册》等书籍,制作了禁毒宣传笔袋等。重庆市未成年人矫治所副所长、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胡明,也给学生上了毒品危害课,让禁毒更加深入人心。

毒品猛于虎”,渝北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禁毒委主任邓孝明说,毒品不但摧残人的机体,还使人精神颓废、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甚至扼杀生命。而且,随着国际毒情形势变化,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毒品渗透日渐加剧,滥用冰毒、麻古等新型毒品突出,吸毒人群年轻化、低龄化,让禁毒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邓孝明说,将通过“一抹书香拒毒品”、“一份答卷齐防毒”、“一封书信话禁毒”、“一场参观知禁毒”等主题活动,开展“梦想课堂”、“社区市民学校”、“家庭教育流动学校”等系列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让禁毒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

相关新闻>>

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吸毒? 5个方面要警惕

专家表示,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值得警惕。

好奇心理:青少年以为吸毒新奇、刺激,好奇心驱使他染上毒品,特别是曾经吸过烟的青少年,极易染上毒品;

炫耀心理: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交友不慎:青少年有集群倾向,在成绩差或行为不良的青少年群体中,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与群体保持一致;

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因为头脑比较简单,对事物缺乏分析判断,把毒品与日常香烟混淆,认为随时可吸可戒并不可怕;

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吸毒者大多是在家庭不和睦的环境中,走向吸毒之路的。没有温暖、关爱的家庭,不是父母离异,就是长期不在身边教育,孩子根本没有享受过什么叫家庭的关爱。

青少年“自卫防毒”术 这个“功夫”很重要

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

重庆市未成年人矫治所副所长、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胡明说,学校应该加强防范新型毒品,及时宣传,充分认识摇头丸、氯氨酮等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教育学生远离毒品。    

家庭教育子女不沾染毒品,尽量少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教育孩子慎交朋友,教育孩子从小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有异常表现,应引起警惕。 

青少年“自卫防毒”术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严格控制自己,少受外界诱惑,增强克制力,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