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直播和短视频 72岁老人成了非遗传承人

16.09.2021  22:53

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做梦都没想到,时隔50多年,能再次捡起编手艺,而且还得到了全国很多朋友喜欢。”9月16日,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正在家门前编织玫瑰花的72岁老人余木兵喜上眉梢。

▲余木兵正向粉丝展示精美的棕编工艺品。 记者 罗斌 摄

丰田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离石柱县城40公里左右,坐大巴车辗转,需要3个小时以上。居住深山,用棕树叶编织手工艺品,怎么得到了远在外地的人欣赏?答案正是直播和短视频。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一家人聚在一起,闲着没事,余木兵便到山坡上摘下一些棕树叶,开始编花鸟鱼虫等。“仅用一片叶子,几下就编好了一只蚂蚱,活灵活现的,当时我都震惊了。”发现爷爷的手艺非常好,再加上棕编比较少见,孙女婿龙曦立即拍下视频发到快手上。

▲2021年9月15日,余木兵和孙女婿正在拍摄视频,发到网上。 记者 罗斌 摄

居然播放量一下达到了20多万,涨粉1万多。”当时,龙曦难以置信,但无心插柳,爷爷在快手上就这么火了。很多网友还留言说,“余爷爷你太厉害了,赶紧多拍点视频啊,我们也想学学棕编。

眼看网友对棕编手艺兴趣浓厚,惊讶之余,龙曦干脆在快手上给爷爷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趁在家期间为爷爷频繁拍摄小视频,偶尔还让爷爷做直播。由于更新频率高,拍的全是爷爷的编织过程,吸引了众多人围观,粉丝一度涨到接近20万,不少粉丝甚至表达出想购买的意向。

看到网友们高涨的热情,爷爷无比开心。要知道,他10多岁的时候,编了手工艺品拿到街上卖,都很少有人问津。

▲余木兵的棕编工艺品栩栩如生。 记者 罗斌 摄

采访中,余木兵向记者回忆道,他12岁开始向家中长辈学粽编手艺,一直学到19岁。他一边学习,一边将编织出来的手工艺品拿到街上卖。遇到放电影等人群聚集之时,他也会前往摆摊。然而,收获和付出并不成正比。“那时大家都顾上填肚子,没有多的钱买手工艺品。”由于收益甚微,余木兵不得不放弃这门手艺,开始种玉米、土豆、红薯、黄连等,靠务农为生。

后来,随着家中农作物丰收,黄连、烤烟等经济作物规模壮大,余木兵家的条件越来越好,还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孙女余雪兰。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古稀之年,新职业——非遗棕编传承人不期而遇。

龙曦告诉记者,爷爷的棕编手艺在快手上意外受捧后,他和余雪兰夫妇开始谋划棕编手艺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他们辞去原来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始专门运营爷爷的快手号,另一方面也注册个人快手号,发布自己创作的棕编作品。

▲余木兵和孙女婿在山里收集棕树叶。 记者 罗斌 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都在爷爷的作品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爷爷编织的是一些常见小动物,如虫、鱼、鸟等,我们把小猪佩奇、奥特曼等最新动漫形象也选取到编织对象中。”龙曦说,这些新的动漫卡通形象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并购买。截至目前,他们3个人的快手号粉丝加起来超过25万,产品价格根据工艺、尺寸、耗时等来定,在几元到几千元不等。

此外,活动也是他们的变现方式之一。截至目前,爷爷带着孙女孙女婿已参加“非遗进高校”“非遗下乡”等10多场大型主题活动,通过给孩子们讲课、传授非遗技艺等赚取收益。据了解,余木兵一家如今通过棕编手艺培训、卖货等,一个月能赚到3万元左右。

时代变好了,经济发展了,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了。”龙曦告诉记者,他们要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的力量,将棕编手艺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也满足人们升级的消费需求。

目前经过申报,棕编手艺已成为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木兵、龙曦和余雪兰3人已成为县级棕编非遗传承人。同时他们也正在将棕编手艺申请为市级非遗。

重庆日报全媒体向菊梅 罗斌

原标题:借力直播和短视频 72岁老人成了非遗传承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