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岁老石桥 载满重庆人的乡愁

17.05.2015  09:34

双津大桥。重庆晨报记者 李斌 摄

电影《爸爸的晚餐》中,赵毅维饰演的父亲走在双津大桥上。

双星桥。

双洞子瀑布。

奎壁联辉石刻。

大石梁。

重庆晨报记者李炼 报道

前不久,重庆导演郑正的一部《爸爸的晚餐》,在本土影迷中获得普遍好评。熟悉的乡音,熟悉的美食,还有那些且熟悉且陌生的风景,都让人回味。特别是镜头中多次出现的那座老石桥,更是勾起了无数人的乡愁。

郑正说,一开始,他就预设了3个场景——一棵硕大的黄葛树,一条乡村的石板路,或者一座古老的石桥。“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而当我看到那座老石桥时,觉得十分符合剧情的要求。

双津桥

根据郑正提供的线索,记者一行从解放碑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找到了位于巴南区东泉镇双胜场(双星桥村)的老石桥双津大桥。

双胜场位于长江支流五布河的上游,1930年设乡时,因芦沟溪在此与五布河汇合形成“双江胜景”而得名,1993年乡镇建制调整时并入东泉镇。而电影中出现的老石桥,早在建乡前70年就有了,是巴县(1994年更名为巴南区)境内的知名桥梁,故1937年刊印的民国《巴县志》与1994年出版的《巴县志》均有收录。

1994年版《巴县志》的“古桥”一节中,以“双胜大桥”为名对此作了如下的描述——

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位于双胜去姜家要津,在五布河(古名东丹溪)与芦沟溪汇流处。桥虽一名,实分两座,跨不同河,民国《巴县志》以双津大桥、双津小桥别称。双津大桥,跨五布河,石材平式20孔,全长79.15米,宽1.20米,桥板石厚0.71米,桥墩皆整石,间距不匀,孔跨大者盈5米,今全桥原貌仍存。双津小桥,跨芦沟溪,石材平式9孔,全长38.10米,宽1.20米,桥板石厚0.74米,两桥通直如一线,高度均随河底滩石起伏而有别……1957年,双津小桥被水上漂木撞毁,1958年修复时,除少数整石竖墩仍旧外,余皆以方条石在原墩基另砌,桥板石仅一块留存,其余均换为水泥桥板……

记者现场勘查发现,双津大桥还完整地保存了县志中描述的风貌,各种数据基本吻合。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就是双津大桥。郑正说,大桥形制完整,桥的两头都有黄葛树,靠岸边的一头还有通往乡村的石板路,完全符合电影的情节。特别是两桥之间的那条石梁(当地人称为海坝),是当地乡民赶场的集市,电影中父亲买菜、买鱼,再步行回家,都是同一个场景里完成的。关于那条石梁,1994年版的《巴县志》里也有记述:“两桥间有一修长石梁,梁尾隆大,其状如蟹。古人为增双津景观,在此建八角亭,以两桥相左右,今亭废基存,基宽约12米,此即两桥间隔之远近。

双胜电站的承包人,今年65岁的甘廷模说,他小时候就见过八角亭。“后来八角亭没有了,就成了一个平台,但大家还是把那个地方叫八角亭。海坝的那一头,有一个戏台,戏台前面有一个篮球场。人民公社时(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大会、演节目、放电影都在这里,逢场天赶场,篮球场、海坝和八角亭上都是人,那时候的双胜好热闹哦。

在八角亭旧址,正对“双江合龙”的台基下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茂密的树冠像一把绿色的巨伞庇护着宽大的石台。树干上的“古树名木铭保护牌”显示,此树为重庆市“二级保护”古树名木,树龄为162年。

双星桥

从双津小桥芦沟溪往上游不到一公里处,还有一座名叫双星桥的老石桥。虽然建筑年代比双津大桥晚了12年,却因造型优美,文化信息丰富在2010年被列为巴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巴县志》对双星桥的描述极简单:“石材平式二洞,(长)八丈,清同治十一年募建。”然而,站在芦沟溪边的公路上看双星桥,不禁想起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言“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的美。”两个对称的桥洞构成了双星桥的主体,桥的两端分别有二十来级石阶通往桥面。下游的一方石栏下刻着“双星桥”三个一米见方的大字,一看就是出自书法功力深厚者的手笔。

在桥上,记者邂逅了住在附近的赵先生,赵先生今年70岁了,就出生在双星桥附近的村子里。赵先生说,“前几年我身体好的时候,每年都会想办法将桥上的刺网网割掉,好让参观的人看到双星桥三个大字。这两年身体不行了就没有割了,刺网网又长出来了。”他说的刺网网,就是刻字处的那一丛长势茂盛的藤蔓植物。说到双星桥的来历,赵先生又带我们到靠上游的栏杆边,说栏杆外与“双星桥”三个字对称的地方,还刻有“奎壁联辉”四个大字,不过要站在上游远一点的岸上才看得完整。记者按照他的指点,在上游不远处的岸边回望双星桥,果然见到“奎壁联辉”四个大字。赵先生说,“奎壁联辉”是古语,意思是天上的奎星和壁星都是吉祥的征兆,它们出现的时候,都是修桥建房的最佳时节,奎壁同在,寓意好上加好。他还告诉记者,原来,两个桥孔的下面,还各悬有一把巨大的“斩龙剑”,以祈求洪水不要破坏桥梁。“剑是毛铁铸的,好大哦,破四旧的时候遭人拆下来了。

赵先生说,没有通公路时,这里是从长江边的木洞通往南川、贵州的重要通道。现在公路通了,很少有人从桥上走了,桥面的石缝里都长出了荒草。

双洞子

在《爸爸的晚餐》里,还出现了一道横跨五布河的天然石梁,石梁上积水如镜,倒映着周遭的青山与翠竹,煞是好看。这个名叫大石梁的天然石梁,就在双津桥的上游不远处,石梁与大桥可以对望。

在双胜,最著名的天然石梁,要数位于芦沟溪双津桥上游约200米处的双洞子,河床在此陡然断裂,形成高10余米的悬崖,石梁犹如天然石堤将河水拦截,乡民在石梁上凿出了两个洞槽泄水,人称双洞子。洞槽上搭长石板以作桥,并在石梁上建有跳礅以方便人们河水上涨时还能够过河。河水冲撞洞糟,形成双瀑奔腾、二龙戏珠的景观。村民甘廷模说,双洞子是双胜场的老地名,由此可见,这个因地制宜的石板桥加跳礅的设置和五布河上的大石梁,是在大桥建成前,当地人过河的重要通道。现在,石板桥犹在,跳礅已毁,石梁上新建了一座5礅6孔的石礅钢筋水泥面板的平桥。

双洞子不但是双胜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许多在此生活过的人的记忆焦点。今年58岁的退休职工李捷,文革期间曾随母亲从县城鱼洞来到双胜,并在此读完了初中。双洞子瀑布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敢不敢从10米高的瀑布上跳下去,是衡量当地男孩子勇气的象征。“小伙伴们都认为从城里来的孩子胆子小,根本不相信我敢往下跳。殊不知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毫不犹豫的跳下了双洞子,从此,小伙伴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了。

老李还回忆说,当年双洞子瀑布的水潭里,经常可以摸到铜钱,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摸到银元,传说是上游的大地主逃跑时丢下的。“我没有摸到过银元,铜钱倒是摸到不少,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卖给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最多的时候差点卖了一块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