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种粮大户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14.07.2017  22:40

外表敦厚,眼神里透着果敢与自信,这是崔建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5年前,崔建国在响水镇响水村和龙沙镇海螺村流转1400多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

种植水稻对于农民出身的崔建国来说并不陌生,但一下子种植上千亩却是头一次,一个又一个难题考验着他。崔建国回忆,当初,由于没有管理经验,每一个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常常从早上六点钟出门,到天黑都回不了家。

当时,摆在崔建国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人工,农村的人工偏老龄化,并且大多数习惯了自由的劳作时间,一下子要他们按照规定的时间来上下班,很不适应。结果大量的工钱花了出去,效果却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崔建国为之伤透了脑筋。

其次,面对水稻病虫害,他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只有咨询当地长期种植水稻的农民,但应对病虫害大面积侵袭,这点经验根本无济于事。

面对资金、技术、人工等方面的难题,当时的崔建国感到心力交瘁,一年下来体重减了10多斤。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崔建国决定从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着手,一来可以降低人工开销,二来可提高生产效率。2013年,他开始研究各种农机,别人吃饭他在钻研机械图纸,别人休息他在操作农机。有一阵子,他经常往农机经销商那里跑,农机厂家营销培训他也不错过。经过认真学习和操作实践,崔建国渐渐掌握了对育秧机、运秧机、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植保机、收割机、装载机、烘干机等10余种农机的操作,连日常的农机维护、保养,他也能拿得起。

每到插秧、收割时节,崔建国就会驾驶农机来回穿梭在田间,相比之前,人工减少,效率提高。

此外,在技术方面,他三天两头往农技部门跑,向专家寻求技术指导和帮助。或者请专家到现象来面对面指导,一年下来,不仅水稻的产量增高,质量也提升了不少。

有志者,事竟成。2015年,崔建国的水稻被纳入万州高产创建示范片项目,当时的测产结果显示,测产田块水稻最高亩产800多公斤,刷新了万州水稻生产的高产记录。

去年,我区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项目,通过在坡度不大、适宜进行机械化操作的地方,将农田弯取直、小并大、条田化,方便大型农机耕作。这一项目正是在崔建国位于响水村的水稻基地里实施的。

现在,崔建国通过插秧机种下的垄垄水稻长势喜人,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