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非遗”万州金钱板:三块竹板唱出百年历史

17.01.2015  06:04

  丁长福在教学生唱金钱板《家乡热》,表演要求对站姿和手部动作要求十分细致,特别是手指的抓握是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李裔铭 摄

丁长福在教学生唱金钱板《家乡热》,表演要求对站姿和手部动作要求十分细致,特别是手指的抓握是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李裔铭 摄

   中新网重庆1月16日电 (李裔铭 刘渝)三块竹板插在腰间,方寸之地容纳双脚,立定碰打,便唱出世间变迁,历史兴衰。16日,丁长福带着他的金钱板,走进四川外国语大学,将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用传统的“口口相授”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人。

      金钱板艺术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是民间传统说唱艺品种之一,兴起于晚清时期,鼎盛于民初。只见丁长福正手持三块楠竹板表演,乐感清新,节奏铿锵。他介绍,旧时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故称为“金钱板”、“金鉴板”或“三才板。

  丁长福介绍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金钱板为一人表演,唱词多为节字句或十字句,用方言土语演唱,唱词通俗易懂,唱腔以部分川剧曲牌和四川民歌为基础形成,可击出风云雷雨九种不同节奏、音响。

  说起金钱板的表现形式,丁长福将其概括为“打、说、唱、演”四个字。“”就是打板,演员左右手分持三块竹板,碰击节拍与打出基本的“滴、打、垮”及多种花色音响以渲染气氛。因技法特点的不同,金钱板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花派”板式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

  据介绍,早期的金钱板唱腔说的成分重于唱的成分,艺人主要在码头、庙会、街头等地卖艺,多为短篇唱词。进入民国后,金钱板演唱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唱腔和板子打法的规范方面显著提高,出现大量的长篇节目,艺人每日接唱可连续说唱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于是金钱板进入茶馆坐唱。

  作为金钱板第十七代传承人,丁长福自5岁起跟着师父学习,已历经五十多年,丁长福称自己仍然在“探索”阶段。三百年历史变迁,沧海桑田,金钱板说唱间诉说着世间百态,在万州人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2009年,金钱板作为非遗曲艺项目纳入万州区文化馆。

  目前,老艺人相继谢世,演员队伍青黄不接,金钱板的许多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丁长福研究金钱板,写唱词,收徒弟,尽自己所能保留和传承这项传统艺术。2014年,丁长福带领学生前往俄罗斯孔子学院巡演,将这项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传播到了国外,引起俄罗斯学生浓厚的兴趣。如今,丁长福希望以走进高校的方式,言传身教,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