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重庆工业发展呈现八大亮点 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20%

27.10.2015  10:09

      记者10月26日从市经信委获悉,“十二五”以来,重庆工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紧扣“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心任务,坚定不移走内陆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呈现八大亮点。

   工业总量突破2万亿

  以2010年为基点,2014年我市实现全部工业销售产值2.15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87万亿元,年均增长20%。如今,重庆每年要生产全球1/3的笔记本电脑,全国11%的汽车、32%的摩托车、30%的打印机。

   电子信息成为第一支柱

  以2010年为基点,2014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突破4700亿元,年均增长85%,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占比调整为20.5%,汽车单台价值提高8%,形成了多系列研发生产格局。装备、化医、材料、消费品、能源等支柱产业占比分别调整为15.9%、7.6%、14.1%、15.4%和6.9%。

   形成投资创新“双轮驱动”动力源泉

  以2010年为基点,2014年我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63亿元,年均增长16.7%,“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81.4%;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0.9%,比2010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利润年均增长26.3%

  以2010年为基点,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70亿元,年均增长26.3%,规模工业企业收入利润率达到6.4%;总资产贡献率15.2%,提高4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9.6%,下降1.5个百分点。

   各类市场主体协调发展

  2014年,我市规模民营工业实现销售产值974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2%。外资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201亿元,占全市的27.8%,提高8.6个百分点。工业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保持在40亿美元水平,世界500强工业企业累计达191家,工业类企业占入渝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83%。

   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深入推进

  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9331亿元,占全市的49.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比重超过60%,产业更趋高端化。城市发展新区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7322亿元,工业“主战场”地位更趋凸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分别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537亿、533亿元,占全市比重分别为8.2%和2.9%,产业加速向精深化、绿色化发展。

   开放开发平台体系更趋合理

  “十二五”期间,我市构建起“1+2+7+36”工业园区平台体系,产业园区集中度达77%。物流通道更加完善,渝新欧货运量占经阿拉山口出入境中欧班列的80%以上;已开通40多条国际航线,航空货运量上升到全国第5;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2014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6%,提前1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任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152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2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83%以上。规模工业度电产值达33元,提高7%。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