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在巫山一岩洞里 发现民国火药制造秘密基地

24.12.2014  19:58
2014年12月24日,在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发财洞内,有探险者发现了大规模熬硝遗迹——民国火药制造秘密基地,漂硝池灶台石堆保存完好。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历经1小时艰难跋涉,记者一行进入洞穴1公里左右,见到了近代熬硝遗址。据当地村民介绍,很早以前,就知道洞内有大量的熬硝遗迹,估计是明国初期地方武装制造火药的秘密基地。洞内大约有5处古人熬硝的遗迹,它们大部分保存完好,包括漂硝池、熬硝的灶台、粗细不等的废料硝土以及古人用石块垒砌的石堆等,再现了古人熬硝的场景。其中,熬硝的灶台,呈圆形,经现场人工测量,周长大概5米,直径大概1.5米。

这个要用柴加火,它这个加火过后从这个硝口出来,过去这种爆破物质是这个道理。”村民曹有双指到硝台向记者讲述它的运行方式。

除了发现熬硝遗迹,洞内的景色更是让人惊诧不已。石笋、石柱林立,造型千变万化,绚丽多彩。洞内通道弯弯曲曲,高矮也不一,最高处可达约10米左右,最矮处甚至需要人猫腰才能行走过去。洞穴两壁是钟乳石,而且造型各异。这里有粗如梁檩的大石柱,也有细如粉笔头的小石笋,有的地方宛若一泻千里的瀑布,有的地方像打坐的佛像,还有的地方如同大大的伞盖,洞内一步一景,风光无限。

发财洞海拔较高,山势险峻,洞内地形复杂,道路不易通行。为何前人要选择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洞穴内熬硝呢?据了解,洞穴里硝土资源丰富,还有自然形成的小溪,这是熬硝的一个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硝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火药,政府不准民间私自熬硝,而躲藏在洞穴里熬硝,用以制作火药,非常隐蔽。

目前,红椿乡政府已经对发财洞进行了保护,洞口已经做成了水泥墙面。此次发现的大规模熬硝遗迹对巫山县当时的熬硝工艺,以及对渝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考证具有重要价值。

(重庆晨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