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李琳: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

16.05.2016  08:23

巫山李琳: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

  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老师,更是这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喜欢把所有学生都称作“我的孩子”。她用超凡的爱守护着这群折翼的天使,为他们带去幸福和快乐。她就是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代课老师李琳。 跟着儿子进特校 2008年,李琳因儿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转让了红火个体生意,开始先后自费去秦皇岛、广州等地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有关弱智、自闭症的一些相关知识来帮助儿子。后儿子转学到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读书,为陪伴儿子,再加上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李琳被该校应聘为代课教师, 担任三级复式班的班主任。进校后,她发现这些孩子比她儿子的病情更严重,更复杂。自闭症、偏瘫、唐氏综合症、癫痫……大部分都不能生活自理,经常将屎尿拉在裤子里,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更加坚定了她要留在这里的决心,希望能够用自己在外面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帮助这群折翼的天使。为了让孩子们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她除了把自家孩子的衣物带给他们,每到换季,她还经常去巫中找一些家长帮忙捐助衣物,常常能要到满满的几大包,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独自一人拖着衣物走在行人寥寥的街道上,被一股无助笼罩着,有时,她也会有一丝想放弃的念头,但是只要一想到那群可怜的孩子,就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在课堂上,记者看到孩子们吃力地张张嘴,发出一点点奇怪的声音。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李琳还不时用手模仿着发音时舌位的变化。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她总会在第一时间表扬一句“真棒”。当某一个孩子能发声了,她就激动地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他、亲吻他,并奖励他一颗糖。有时,为教孩子们说一个字,李琳得花两个星期,每天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训练口形发音,现在有的孩子都能说简单的话了。对于那些肢体有障碍的孩子,李琳每天陪他们一起跑步,靠墙边站立,重复的捡扑克牌。现在这些孩子已经能挺胸走路了,有的甚至还能上体育课。 “特教行业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挑战,这行业需要爱心、耐心。这个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今年,是我来到这个学校的第8年,刚开始来的时候有很多家长都不认同我的教育方式,不配合我的工作,我每天都会晚一个小时下班,慢慢跟学生家长沟通,跟他们讲述我跟我儿子的故事,让他们信任我,配合我,帮助我,我也渐渐的摸索出了一套经验。”李琳告诉记者。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自2011年,她通过两年的时间给她班上的一个湖北的二级弱智流浪男孩文珍贵把户口转到了重庆,给他办了残疾证,低保证,在这孩子读初中期间,每周周末李琳除了带他去野外亲近大自然,还把文珍贵带回家给他炖排骨、鸡鱼等有营养的东西,让他能正常发育。文珍贵初中毕业了,为了不让他再继续流浪, 2014年暑假,李琳先后为这孩子找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在达州一个饮料厂,文珍贵待不惯,哭着闹着回来了,然后又在重庆长安汽车厂给他联系了一份工作,工作不到一个月他又不干了,又想回来,长安汽车厂的部门经理问他回去咋办,文珍贵说:“不怕,我有李妈妈帮我”,显然,他已经把李琳当成了依靠,只要有李琳在他什么都不怕。2014年11月,李琳又在重庆印刷厂给他联系了一份工作,并一再嘱咐他要好好工作、好好照顾自己。为了让文珍贵安心在那儿工作,李琳还把他长达10年没见面的父亲接到了印刷厂,让这对父子俩团聚。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像学生魏黎明,家里异常贫困,刚来时连吃饭、上厕所、睡觉都不会,也不会笑。李琳帮她洗澡,帮她要衣服穿,耐心辅导她、关心她。如今魏黎明不仅生活能自理,还经常帮李玲照顾比她小的孩子。今年,一个小孩长疥疮,她每天帮他擦药至自己被传染,输了一周液才好。给孩子们买零食,带孩子看医生,打包孩子们喜欢吃的食品……李琳像关心自己的心头肉般时时挂念着这群特殊孩子。 如今,她已经50多岁了,是培智三班的班主任,班上有27个孩子,自6岁到19岁,都有不同程度的弱智。为了能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2015年李琳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每到要上新的内容时,李琳就请志愿者们来协助她,做到一对一帮助孩子,让孩子们能多学一点,有了志愿者的帮助,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学会了基本生活自理,有的还学会了写字、数数,脸上不时绽放着朴实的微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李琳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忧愁,总是面带微笑,呈现出百倍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和执着。但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心酸。李琳总是轻描淡写的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但是,在谈到那些可怜的孩子的时候,总会仔仔细细的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件小事,她说:“我每天的教育就是把孩子们的感受和快乐放在第一,成长和进步放在第二,让他们能生活自理,即使以后他们的家长离开他们了,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能够有尊严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