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重庆尚存的128座老牌坊,已渐渐被人遗忘

18.05.2017  08:52

渝北的新牌坊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牌坊”了,然而这里的牌坊早已搬走,只留下车水马龙和繁华高楼;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坪七牌坊了也搬了家;“川东第一牌坊”滩口牌坊现在围在一所小学旁边……目前重庆尚存老牌坊128座,大多保存良好,却也渐渐被人遗忘。

巴渝牌坊较粗放朴质 现存明清时期最多

据民国《巴县志•牌坊》记载,截至清宣统三年(1911),“仅巴县境内有一百一十九座牌坊。属官吏、功名者四坊,贞孝者六十九坊,长寿者四坊,德政者五坊……”。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老师陈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重庆尚存老牌坊128座, 除“荣昌县云峰寺石牌坊”为宋代遗构,其余大多数建于明清时期,其中明代牌坊14 座,清代牌坊109座,民国所建4座,保存较好规模较大者过半。

据了解,从现存实物来看,重庆老牌坊均为石牌坊,整体比例匀称,形态秀美挺拔。在坊面的处理上大量采用文字阴刻以及浅浮雕手法,少用深雕和透雕,保留了更多石材本身的质感;在构件的细节刻画上,以取木牌坊构件的形态意向为主,比如石雕斗拱大多数只取“”之意向,或者阴刻斗拱样式,多数并不完全仿木构斗拱形式,形态敦实,与徽派牌坊比较更多了粗放质朴之风。坊面雕饰更集雕刻、匾联、文辞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老牌坊既展示出地方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也具有较高的审美和教育价值。

新牌坊的“牌坊”去哪儿了 搬到了碧津公园

说起重庆城里的“牌坊”,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当属渝北新牌坊了,新牌坊现在车水马龙,以繁华著称,坐落着大量高档社区,、政府部门与诸多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总部,却很少人知道新牌坊地名的来历。

如今“新牌坊”地名已经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之中。不过,新牌坊的“牌坊”到底在哪里呢?

根据资料,“新牌坊”不仅只是地名,而是历史上确有一座老牌坊存在。这座牌坊原名叫“龙溪节孝牌坊”,始建于1895年,从牌坊的题名“诰封夫人蒙母王太夫人节孝坊”来看,它是当时国库拨银为当时的蒙家所立,用来表彰“诰封夫人蒙王氏”含辛茹苦养育独子的功绩。1997年,新牌坊地区交通建设,为了给连接龙头寺到北环的红锦大道让路,这块存在了120年的老牌坊整体迁建到碧津公园内。

“龙溪节孝牌坊”之所以又叫“新牌坊”,是因为从前渝北有两座主要的牌坊,另一座“旧牌坊”原名“人和节孝牌坊”,地处人和锦绣山庄内,2011年12月搬至天宫殿公园。

大坪七牌坊 曾是成渝古驿道上独特的风景线

陈蔚说,牌坊之意义主要有旌表、纪念以及标志指引。因表彰、纪念之对象的不同,重庆各地牌坊可分为节孝牌坊、寿坊、德政坊、道德坊等;而用于标志指引的牌坊,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类重要建筑,如寺庙、陵墓、文武庙、家族祠堂、宅第门前多自立牌坊,匾额高悬表明身份,比如寺庙牌坊匾额之上常书“大佛禅林”、“华严法界”等。二是重要道桥之起点与中段,及数道交汇之所列牌坊。

据悉,明清以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突出,境内驿道、盐道四通八达,也催生了地区城镇的发展,这一时期一个蔚为壮观的地方文化景观就是交通要道之上,进城出城的驿道沿途或者河道码头旁往往排列着几座甚至十几座表达忠孝节义的牌坊。他们以其杰出的事迹向人们彰显榜样的力量,同时也是一部部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血泪史。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今渝中区大坪佛图关下,成渝东大路上,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间修建的七座牌坊,又名“七牌坊”。

这七座牌坊,有五座是表彰节孝的“余氏节孝坊、韩氏节孝坊、徐氏节孝坊、余氏节孝坊和杨氏节孝坊”,一座表彰善良乐于助人的“金陶氏乐施坊”,一座长寿坊“淡氏百岁坊”。

除这七座牌坊之外,与牌坊一起还并行排列着20余座宽约1.5米,高约5米,重近10吨的巨大长方形石碑,碑刻内容多是节孝、贞烈、德政之类,也有墓表记和警戒后辈子孙的训词。这些集雕刻、绘画、匾联、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牌坊和石碑,是当年成渝古驿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官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极是庄重。

如今的七牌坊只剩下十多块古石碑,碑上的文字斑驳不堪,让人顿生沧桑感。六年前,安静了一百多年的七牌坊被挪至大坪车站百米外电信大楼边上的公园之中。

北碚滩口节孝牌坊 川东第一牌坊

陈蔚说,目前,重庆现存牌坊中以节孝牌坊、寺庙牌坊以及功的牌坊数量最多。其中节孝牌坊约三十余座。依大清律规定,凡守寡满25年以上,白首完贞,其间未传绯闻、年龄不超过50岁的节烈之女,经地方官上报、朝廷考察核实后,由皇上亲自御批下旨(朝廷拨银30两、不足部分族里负担),才可立贞节牌坊。重庆所存节孝牌坊均系皇上“御批”,然后由较高级别的地方官员督建。

其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就是北碚水土镇大地村的滩口牌坊。滩口牌坊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属于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独特,被誉为“川东第一牌坊”。该牌坊高15米,宽11.45米,厚4.8米。为四柱三间五楼歇山顶石牌坊,坐北面南。仿木结构,以青石雕造而成。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制造精美。牌坊细节设计匠心独运,雕刻极其精美。底层立柱前后均用青石夹板固定柱基,夹板雕镌蟠龙或卷草纹等图案;正反两面最顶层正中为“圣旨”匾额,周围为浮雕卷云图案,左右饰以人物浮雕;其下的横梁上雕有三幅古代“节孝”故事片断,人物雕刻细腻、生动。正门上方的“节孝”匾额左右也有浮雕人物,与两旁短柱上的花木石雕呼应和谐。不仅如此,牌坊楹联内容深厚,书法水准上乘,在重庆地区较为罕见。

如今滩口牌坊在大地村的一所小学内,四周被围墙围了起来,一面对着小学,一面对着池塘,与周围都显得格格不入。四周的居民还是都知道这里有个牌坊,但具体这个牌坊有什么故事,许多人也说不清楚、不知道了。

老牌坊的现状:保存完好 但逐渐被人遗忘

对重庆古牌坊颇有研究的陈蔚说,重庆的牌坊目前看来都保存得较为完好,大多数都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像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的璧山朝元寺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的璧山何氏百岁坊、建于明万历十九年的荣昌罗汉寺牌坊和建于清代的北碚滩口节孝牌坊等因其综合价值和保存完好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多处也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也没有听到有牌坊被刻意破坏的消息。”陈蔚说,虽然重庆牌坊保存都比较好,但由于其本身的功能在如今缺乏实用价值,已渐渐被遗忘。“牌坊本身多是出于表彰贞节或者当时地方官员政绩而建立,带有封建礼教的色彩,而且随着社会变迁,现留存的牌坊大多都孤零零地立在原地,周围已经大变样,也难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陈蔚说。

牌坊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与车水马龙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对比起来,难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又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原标题:重庆尚存的128座老牌坊,已渐渐被人遗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