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学科指南: 让家长和孩子的“ 商”更高

14.05.2015  04:51

4月30日,重庆市巴蜀小学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一篇文章《千万不要教孩子魔方》,立即引发家长热议,家长们对这篇有趣、有用的文章纷纷点赞。

原来,这是巴蜀近来重磅打造的“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系列文章的试水之作。截至目前,“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推出的系列文章每一篇都有上千的点击率。系列文章在家长中引起的讨论热潮正在持续发酵。“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入巴蜀小学。

真的不要教孩子玩魔方吗

陈冬冬老师撰写的《千万不要教孩子魔方》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目前点击率为3474,获得74个赞,受欢迎程度高居榜首。大多数家长的感受是“有时对孩子过多的帮助反而会妨碍孩子成长,这样的观点真是深刻新鲜”。

不过,真的如题目所言,不能教孩子魔方吗?一读才知道,不是“不要教”,而是不要剥夺孩子充分研究、思考的机会,要等孩子“苦思冥想之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再点拨”。

我们家孩子学魔方,几下转不出来就扔一边不玩了,怎样才能让他坚持下去呢?”“我们家长大多都不会还原魔方,如何指导孩子呢?”……在互动对话区,针对家长们的疑惑,文章还给出了详尽的指导。这样“手把手”的亲子版指南,家长能不欢迎吗?

废旧瓶子把家长和孩子“缠绕”在一起

如果说《千万不要教孩子魔方》是让家长理性面对孩子的自主学习,《缠绕,让废旧瓶子获得“重生”》则是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

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家长如何带动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美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用美术美化生活。”美术学科文娱老师说。

一(1)班的张译丹和妈妈一起用瓶子做了一个玩具娃娃,同学和老师禁不住高呼“萌翻了”;二(1)班的秦圣勋别出心裁地将毛线编成图案再缠绕在瓶子上,再给瓶子戴上一个“斗笠”,挂起来还可以像风铃一样旋转,看起来更漂亮了。“没想到孩子们这样这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瞬间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无形中还培养了环保意识。”家长们感叹道,“通过亲子版的巴蜀学科指南,解决了我们日常教育的误区,寻找到了最近发展区。怎么合理教孩子,心里有底气多了!

每一篇都是原创,每一篇都数易其稿

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系列文章要保证通俗易懂且质量上乘,老师们有这么多精力吗?这可就太低估了巴蜀小学老师们的学术品质和学术精神。

每一篇文章都是巴蜀老师原创。每个学科共同研究选题,再由学科骨干力量轮流执笔撰写。”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刚刚新鲜出炉的《亲子科学实验微信秀》就颇有代表性。文章由五(5)班的刘美希同学关于如何做浮沉子的科学小报告。她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材料选择、研究过程、实验步骤和发现收获,还上传了和爸爸一起制作浮沉子的亲子照,可谓是收获满满,幸福满满。“用家长来带动家长,发挥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科学学科负责人张超这样告诉我们。

巴蜀小学官微上的很多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数易其稿,再配上精美的插图,篇篇都是巴蜀教师郑重其事地为家庭、为社会支招。

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之后,

又将给教育人士更大的期待

其实,巴蜀小学发布“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经过深思熟虑,且有着长远的计划。多年来学校坚持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正是在此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结果。

巴蜀潜心于律动教育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研究,让教育从学科知识本位回到儿童生活本位。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既可以服务家长,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样教学相长的事情值得持续深入去做。”巴蜀小学副校长吴倩说。

李明静老师的感受印证了吴校长的话:“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需要我们用综合思维来运作,也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家庭、社会进行专业服务,也促进自身成长。

数学学科负责人刘绪禄也强调:“巴蜀小学一直在安静务实地办学,秉承‘教育是做的哲学’的教育理念,既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又有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发挥示范校的作用,带动家长、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

据悉,巴蜀学科指南(亲子版)将持续借助官微这个平台,由语文、数学、英语等十个学科轮流发布,为家庭、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教育支持。

链接>

5月15日(本周五),巴蜀小学将举办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暨“基于学科的综合化实施”工作坊。会上,巴蜀小学将向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同行,分享巴蜀团队研发的《重庆市巴蜀小学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行动指南》,来自国内外的跨界精英将亲身体验到巴蜀十个学科工作坊。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实时领略“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暨‘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工作坊”的盛况。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