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工会委员会制改革基本完成

02.02.2016  08:39

      2月1日,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我市现已基本完成7个产业工会委员会制的改革,委员会常委中一线人员占比达到80%,委员中一线人员占比达到90%。
      据了解,《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机关以及6个区县先行开展改革试点。去年12月,市总工会正式启动产业工会改革。

      本次产业工会改革的核心,是实行委员会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延伸工作触角,增强广泛性和代表性。

      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工会推行委员会制,从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四个转变”。一是组织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性转变,打破市产业工会过去仅联系、服务、指导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工会、只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会自我循环的现状,把产业工会工作触角延伸到相同或相近领域的非公企业和行业协会。二是管理模式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转变,产业工会领导由原来市总工会党组直接任命产生,转变为现在的产业工会委员、常务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及领导班子全部选举产生。三是运行机制由行政式向民主性转变,重新明确产业工会机关角色定位,探索建立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吸纳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的意见。四是活动方式由指令式向群众性改变,让群众更好地参与、监督工会工作。

      目前,我市产业工会除市总工会机关3名干部担任主席、副主席职务外,还有来自国有、非公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职工、劳动模范和工会主席担任副主席。7个产业工会共选举委员会委员285人,其中一线人员256人,占90%;选举常委147人,其中一线人员119人,占80%。

      “工作氛围比过去更活跃了。”市科教卫文体工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贺莉对此感触颇深。她介绍,该产业工会通过选举产生8名专兼挂职主席、副主席,其中既有来自民营医院、学校的工作人员,也有大学教授,其中一位副主席提出的“打通人才优势,加强企业服务”活动方案,已被纳入今年产业工会工作重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