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施山坪塘整治工程破解农村基层用水难问题

06.02.2015  12:08
      重庆市现有18.6万口山坪塘,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在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工程淤积、渗漏严重,坝体单薄,放水、排水设施缺失或损毁,已严重影响功能发挥和安全运行,全市现有14.8万口山坪塘需整治,其中7.4万口急需整治。为此,2013年下半年该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泛听民声、察民情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山坪塘整治纳入全市22件民生实事集中力量用三年时间“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破解农业农村用水难问题。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广泛调查摸底,多次片区座谈、部门协调后,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山坪塘整治工作方案》,确定了“无病险、能蓄水、真管用”的工作目标和“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社实施、乡镇统筹、区县负责、市级考核”的工作原则。在项目选择上,对干群积极、旱情严重、与人畜饮水结合的优先安排,对城镇“两规一储”范围内的原则上不安排。在工作方式上,提出了两个“3+1”:一是规定动作“3+1”,即整治挡水、排水、放水“三大件”和必要的清淤扩容;二是有水源、地质允许、群众积极性高的还可自选动作“3+1”,即深挖、修边、加坝扩容和修建沉沙井。
      二、分类指导,健全工作机制。 将山坪塘整治造价合理核定为8万元/口,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地方财力、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在资金分配上创新实施了“差额补助”模式,分主城区、一般区县和贫困区县制定三个补助标准,每口分别补助3万元、4万元、5万元,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纳入对各区县党委、政府实绩及党政一把手年度目标考核;区县政府、部门、乡镇、村社行动迅速,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干群积极的工作格局。
      三、整合力量,保障投资需要。 经测算,完成7.4万口山坪塘整治共需投资59.2亿元,其中市以上补助33.2亿元,占56%。除市以上补助外的资金缺口由区县、乡镇及受益群众共同筹集。2013-2014年,市级整合投入小农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抗旱、水土保持等资金近30亿元,预安排2015年小农水资金10.77亿元,为山坪塘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各区县积极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大部分区县按每口1—4万元,落实了配套补助,受益群众也积极投工投劳。
      四、加强监督,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促“抓落实”,专门成立了水利民生实事办公室,建立了分片联系、对口联络区县制度,组建综合组、技术巡导组和督导组,指导、督促、协调和服务,每月汇总进展情况并通报给区县党政“一把手”。强化考核“重奖惩”,随机抽取考核现场,综合考核进度、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并与下阶段资金安排挂钩,约谈排名靠后的单位。强化监督“管廉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前、验收前和违规违纪查处情况“三公示”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受益群众全程参与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资金安全关。2014年9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山坪塘整治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给予满分评定。
      五、严格建管,注重永续效益。 在建设管理上山坪塘整治强化推行“一图(区县山坪塘现状及年度整治进度分布图)、一表(区县山坪塘整治完工明细表)、三相片(每口山坪塘开工前、实施中、完工后各一张相片)”。在运行管护上,注重长期效益:一是健全体系“强队伍”。建立区县水利部门、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户协会、村级水管员四级监督管理机制,全市38个涉农区县、934个涉农乡镇设置水利服务机构701个,定编3074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355个,招聘村级水管员5632人,招募志愿者1456人。二是杠杆引领“尽责任”。推行“受益者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市、区(县)建立并筹集维修管护资金3亿元,引导受益群众加大运行维护投入。
      项目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了6.3万口山坪塘整治,占7.4万口总任务的85%;累计新增恢复蓄水能力近2亿立方米,新增、恢复灌面119万亩,相当于新建20座中型水库,而投资仅占新建中型水库的40%,节约投资60%。山坪塘整治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发挥效益,具有不征地、不移民、见效快、蒸发量小、灌溉率高、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等特点,深受农村群众欢迎。山坪塘整治的加快实施,使农村饮用水条件得到改善,山丘区灌溉水源得到保障,实现了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