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应对“5.31”暴雨洪灾 

04.06.2016  04:08


        
       5月31日以来,我市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江河出现超警洪水。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及有关区县党委、政府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据统计,5月31日以来,我市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南川、武隆、渝北、奉节、巴南等5个区县的7个站点超过200毫米,最大为南川大有达259.7毫米。特别是6月1日至2日,主城和20个区县的379个站点达暴雨,其中7个区县51个站点达大暴雨,南川发生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57.5毫米。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482.5毫米,较常年同期(345.4毫米)偏多四成,为历史同期最多。受强降雨影响,我市乌江及44条中小河流55站次出现1~5米涨幅不同程度涨水过程,其中蒲河石角站(綦江区)6月2日10时12分出现洪峰水位241.76米,超警戒水位(241.11米)0.65米,低于保证水位(243.14米)1.38米,6月2日14时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其余江河均未超警戒水位。
       
       市防指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开展各项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一是高度重视,赶赴一线。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率队奔赴荣昌、大足、潼南、铜梁等区县,对强降雨防范应对等工作进行再检查、再督查,并对强降水防范应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南川区区委书记李明清、区长曹清尧、彭水县县长刘峰等受灾区县主要领导都深入一线指挥抢险救灾。二是未雨绸缪,提早防范。根据雨水情发生发展变化,市水利局副局长韩正江先后组织召开紧急会商会4次,分析研判雨水情,有针对性布置防范应对措施。市防指提前将长臂挖掘机、大功率水泵、大型应急照明电源等价值600余万元的装备储备到万州、黔江、涪陵;针对部分区县防汛抢险物资装备短缺的现状,市防指迅速向潼南、涪陵调拨9艘80马力喷流式冲锋舟等抢险救灾物资;在前期抽调武警水电第八支队1个中队备勤万州的基础上,又于6月2日调拨1个中队驻训黔江,进一步强化渝东南、渝东北等区域抢险救灾队伍保障,以便就近抢险,提升应急处置的效率。市防办提前发出紧急通知2期、重要水雨情通报7期、预警短信近6000条,督促指导区县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三是加强调度,工程显威。各级防指进一步强化水利水电工程调度,通过拦、蓄、滞、错、削等方式,有效减轻了上下游防洪压力,同时为可能出现的旱情提供水源保障。据统计,有关区县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共发布预警信息222次,启动预警广播76次,发送预警短信2.68万条,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1330余人;全市水库、水电站等水利设施拦蓄洪量超过5亿立方米。四是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市防指第一时间派出2个工作组帮助指导区县抢险救灾;气象、水文部门加密监测预报频次,及时发布暴雨、洪水预警,并根据雨水情变化迅速升级预警级别;武警水电第八支队携重装挖掘机等装备40余台套赶赴彭水县抢险救灾;彭水、丰都、南川、涪陵、石柱、长寿等区县防办、消防、武警、公安等部门安全转移被困群众近2000人。有关区县应急、国土、交通、市政、通信、民政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稿源:市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