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系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修师德养师风 为教师提“正气”

12.12.2018  03:11

    本报综合消息 近来,教育部一连发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6份文件,再次瞄准各级各类教师师德师风问题,为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底线、悬起高压线。
    师德是一个老话题,是一个常讲不衰的话题。讲师德并不是说教师的师德问题太多了,而是要进一步确立师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到底什么才是好老师?潍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教师任春娥说:“做一名教师,如同写韵味悠长的散文,虽然没有诗歌的美妙,没有小说的神奇,但是不张扬不煽情,坚守自我,淡定从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弘师德: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追求
    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但“将军夫人”不是她的职业,教师才是龚全珍最喜爱也是唯一的职业。
    1957年,这位散发知识女性气质的将军妻子随着丈夫身背肩扛“15只来亨鸡、15对安格拉长毛兔、6头约克猪小猪崽”回到江西红色土地的家乡,原来的将军当起了农民,她做起了乡村教师。
    几十年间,没有人记得龚全珍去了多少学校,讲过多少课,但人们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就着白开水作午餐。她是一位好老师,兢兢业业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并把这个当成兑现自己入党誓言的最好实践。
    在江西萍乡,龚全珍是一个精神富矿。但是如何把这座富矿用好?今年初,萍乡建立龚全珍师德教育培训学院,通过传承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精神,加强在职教师和师范生师德教育,提升师德修养。
    如何开发课程?萍乡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宋福坚坦言,“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学院把课程开在了田间地头。当地红色资源丰富,学院多方整合实地教学资源,确定了参观甘祖昌故居,沿背议事坪宣誓,龚全珍师德教育培训学院上培训课,莲花县坊楼中学、莲花县沿背村小学等实践基地现场参观的培训路线,并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进行组合。
    “以前的教师培训,一上来就讲‘高大上’的职业道德。这次培训,我却被台上教师的‘小事’感动了。”学员刘波说。“访谈课上,听到付玉生老师回忆自己在大雪封山的天气,走了8个小时的山路去给学生上课,我们台下很多老师都哭了。”萍乡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王娟说。
    在南宁,师德更是成为本地教师上岗前的“必修课”。从今年9月起,南宁启动师德教育巡回大讲堂,讲述立德树人感人故事,组织市级师德教育巡讲团23名成员围绕“讲好身边师德故事,展现绿城教师风范”主题,在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举办16场宣讲报告会,有中小学教师代表、家长和学生代表7873人次听取了报告。
    2017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部分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批示。教育人重温“西迁精神”,重温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精神:国家一声号召,就背上行囊,满腔热血一头扎进去,一扎就是一辈子。
    “我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在确诊为肺癌晚期后,我国工程力学奠基人之一、西安交大唐照千教授,仍与疾病展开顽强的抗争,忍受剧烈病痛,坚持修改书稿,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尽管双目已经失明,仍坚持通过口述完成他主编的手册和文稿。
    历史一往无前,文化一脉相承。1956年随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唐照千多次放弃优厚待遇,扎根西安埋头科研。唐照千先生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西安交大的莘莘学子,其中就有俞茂宏。他们代际相传的故事也成为西安交大师德接续、师风传承的典型代表。
    不久前,一封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俞茂宏教授写给爱心人士和校友的信感动了无数人。俞茂宏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攻关力学基础研究,突破的基础创新理论研究成果“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破解了世界公认的力学难题。
    两年前,俞茂宏的视力下降到0.25,基本不能读书写作,但他始终不放弃著书的心愿,通过口述记录的方式继续写作。他在信中告诉关心他的人们:“我已85岁,有人劝我保护眼睛重要,但我之所以坚持完成这些著作,就是要把我头脑中已经有的研究成果贡献给学校,贡献给国家。
    一部“西迁史”,一曲“爱国奋斗”的赞歌。
    在西安交大校园里,像唐照千、俞茂宏这样的老教授还有很多,他们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西迁精神被纳入新教工培训内容薪火相传。以西迁精神为核心的“传帮带”,已经成为西安交大师德师风建设的独特标签。
    “一边东挪西借给残疾儿子筹措医药费,一边还花费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精力帮学生无偿补课……”近日,主题为“初心和使命”的第三届“华师故事”展映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上演,校史回顾、师德师风、送教支边、社会服务……华中师大多名师生校友用7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百年华师接力奋斗的教育史诗。
    “我们意在挖掘学校百年教育史诗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通过老、中、青三代华师人讲述学科、学者、学子的故事,为全体华师人提供精神食粮,用故事重塑教育魂,唤起教书育人的初心,坚定立德树人的使命。”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说。
    就这样,教师从一种职业,变成了一种信仰;师德,从一个人的价值坚守,变成一群人的追求。
    建制度:让良师脱颖而出
    天津市蓟州区蓟州一中教师卢成星手机的计步器显示,每天至少要走两万步。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卢成星的工作琐细而繁重。看见学生洗头用凉水,他会主动跑去打热水。学生生病,他总是陪在身边。他还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就是这名“暖男”,学生们喜欢叫他“小炉子”。
    当有人问他“累不累”时,他的回答是:当然累。但正是有了这两万步,才有机会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谈心,随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且随时调整工作思路,确定新的目标任务,助力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像卢成星这样的干部、教师,在蓟州区还有很多。一心爱生、勤于管理的公乐小学校长宁艳玲,带出“树空儿里走出的冠军篮球梦之队”的桑梓镇中心小学好教练殷满仓,积极钻研教法、勇于创新的第六小学数学教师孟庆阳,写了数十万字教学感悟的罗庄子镇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刘庆利,遭遇挫折、永不言败的出头岭镇景兴春蕾中学优秀班主任孙艳玉……据统计,近3年来,蓟州区近千名优秀党员、教师先后受到各级各类表彰。
    在蓟州区,良好的师德师风形成的秘诀在于,用放大镜看优点,用显微镜看进步,用望远镜看发展,用哈哈镜看特点。
    前一段时间蓟州区学校间“互比互看”大比武活动中,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一项必比必看的内容,这是蓟州区教育局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一项务实举措。
    除了激励以外,外部的考核机制也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自2017年6月开始,安徽省界首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推行“百名校长上讲堂”活动。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界首全市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都要按照计划,依次进行专题讲座,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办学感悟等,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市其他校长共同打分,敦促校长们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锤炼“内功”。
    “以前都是老师给学生打分,校长给老师打分。现在,我们校长上讲堂,被打分,压力很大。”邴集中心校校长郭景明说,为了参加这次大讲堂活动,他提前一个月就对今年的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破解的方法等进行了认真思考。“上讲堂给我们校长深入反思学习提供了一个契机,感觉自己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
    今年,界首市教育局实行师德师风查处“零容忍”,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重点解决个别教师有偿补课、侵害学生利益等问题;把“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核和学校一把手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内容,视情加分或减分。同时,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政策法规和考试活动,考试成绩存入教师档案,考试不合格的,个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当年不得表彰评先。
    同样的,青岛也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人才引进、考核晋升、职务评聘、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为了凸显学校骨干力量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香玉小学开展“双馨杯”教师评选活动,寻找德育双馨的教师。
    “双馨杯”教师的评选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自主申报,在进行自主申报的时候,很多教师陷入沉思:反观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担得起“双馨”?这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活动,在申报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体会到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蜕变。
    教师的心灵,是优秀教学的源泉,是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我、修炼自我,找到自我认同感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创环境:师德师风与教师成长相结合
    安排教师代课,是很多教务主任头疼的事。但在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教务主任吴新君却面临着幸福的“烦恼”。“教师们纷纷主动请缨,不仅不用担心没人愿意代课,还可以从中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为什么这里的教师如此热心积极呢?校长俞正强有他的法宝:师德建设不是空泛的概念,要实实在在做出来,必须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每名教师“气顺”。
    学校创新推出“课时银行制”:教师代课4节可以换取一天休假,通过多代课可以积攒“假期余额”。请假只能从自己的余额中提取,如果余额不足,除非重大疾病,否则一律不能请假。
    滕俊玲和陆莎两位教师最近正在进修读研,有了“课时银行制”,他们的代课热情迅速被点燃。在需要请假进修的时候可以使用“假期余额”,不用担心没有其他教师代课。而当不需要参加进修的时候,他们则积极申请代课,为自己积攒余额。
    吴新君说,现在有代课任务时,没一个教师有怨言,反而会因为多了一节课而开心。这两项制度为教师树立了“不占便宜”和“不添麻烦”两个基本概念,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便利。
    语文教师潘丹刚生了孩子,还没休完产假她就提前赶回学校上课。数学教师金龙飞只休了一天婚假就赶回学校上课,他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老家的习俗是周五结婚,我就选择周末结婚了,这样连一天假都不用请。
    类似的故事在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比比皆是,为了让这些事迹感染更多教师,副校长周伟英将每周一次的教师会改成“故事会”。
    在“故事会”上,校长和教师以*的形式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有时可能是看到一位教师很早就来到学校备课,有时可能是一名教师给等待学生放学的老人搬了一把椅子……周伟英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比生硬的誓言和口号更能够引起教师的共鸣,现在“故事会”上总能听见教师们的欢笑声,激发其他教师善念的同时,故事的主人公们也因他人的赞美而喜悦。
    “很多人都在谈师德建设,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我们的经验是用制度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守住师德底线。同时,用故事去感染每一名教师,提升师德的高度。”俞正强说。
    今年刚满18岁的咸阳中华路小学不大,却是小而优、小而精,是当地人人向往的品牌学校。学校56位教职员工,有6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8名省级教学能手、6名学科带头人,超过半数都是业内“明星”,而且都是学校自己培养的。
    宋俊敏一直在语文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参加2017年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前,她从没上过时长20分钟的微型课,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时间的分配都很茫然。
    从一次次磨课评课到比赛注意事项,甚至参赛服装,学校校长、副校长、教科研主任都为她提出具体建议,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参赛经验,帮助她斩获了“2017年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
    在潍医附院生殖中心的办公室里,常年挂着这样一块不起眼的小黑板,上面写着“每天英语早读,周四晚业务学习”。
    从2006年至今,任春娥让中心所有教师提前半小时上班,每天早晨学习半小时的专业英语,周四、周五下班后进行业务学习,更衣室、办公室都是固定学习场所。
    “尝到学习的甜头了,就成为习惯了”,大家的科研能力也都有了提升。任春娥指导教研室教师进行课题设计及申报,督促结题及鉴定,仅仅在2009年12月,就一下子结题了4个课题,全部是年轻人主持。
    在长沙市芙蓉区,每名教师手里都有一张“成长路线图”。
    新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卓越教师的“教师成长路线图”,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工作室”聚合了近500名校长、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全区3000余名教师专业提升……促成长的小平台,让教师们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统稿:记者 刘博智 采写:记者 张兴华 冯丽 方梦宇 赖斯捷 孙军 甘甜 蒋亦丰 徐德明 周仕敏 程墨 张利军)